【開欄語】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在都市越來越快的節奏中,人們熱切地呼喚著“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打造“浙江制造”,激發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能。今年是“浙江制造”品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第一年,從今天起,本報將開設“弘揚工匠精神 助力‘浙江制造’”專欄,報道“浙江制造”工作動態,展示典型企業風采,讓“工匠精神”在“浙江制造”中不斷沉淀,讓質量成為“浙江制造”的代名詞。
一部《大國工匠》,八雙“勞動的手”,匠人們用日復一日的專注,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品質傳奇。在浙江,這樣的傳奇也在不斷上演。時下,浙江省著力打造全國首個區域性公共品牌“浙江制造”,獲“浙江制造”品牌認證的企業,未來將與美國UL、德國TUV、瑞士SGS等國際知名認證機構實現互認,“浙江制造”將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
目前,嘉興市已有加西貝拉壓縮機有限公司、浙江浦江纜索有限公司、浙江龍森木業有限公司、浙江巨石集團有限公司、嘉興新秀箱包制造有限公司共5家企業獲“浙江制造”認證。
改變“低小散弱”的金鑰匙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浙江制造業已形成了較大的規模和市場占有率,成為推動全省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是,浙江制造業大多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核心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經濟效益不夠理想,給人以低質低價、貼牌加工的印象。當前,我省經濟轉型升級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節能降耗和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人工成本不斷攀升,數量擴張型、經營粗放式的增長方式已經難以為繼。
“本土制造業必須從根本上改變‘低小散弱’的局面,要堅持走品牌帶動、質量提升和創新發展的轉型升級之路。”市質監局負責人說。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提出“三個轉變”的重要指示,即“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去年,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要加強質量、標準、品牌建設,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規劃”;而隨著“工匠精神”寫入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人們進一步認識到了質量和品牌的重要性。“浙江制造”應時而生。
什么是“浙江制造”?浙江制造被界定為整體反映、綜合體現浙江企業和產品形象的區域公共品牌,目標定位是高品質、高端化,具有先進性、創新性、帶動性、責任性四大特征。先進性體現在“浙江制造”的企業管理,須實施卓越績效等先進方法,產品技術指標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創新性為企業須牢牢掌握產品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帶動性指企業須帶動省內產業鏈協同發展;責任性為企業要講誠信守法經營,并注重環境改善、資源保護、公共服務等社會責任。
細看“浙江制造”的標識,主體為一個“品”字,形象取自王羲之《蘭亭序》,英文表述上借鑒了“瑞士制造”中的“Swiss Made”,采用“Zhejiang Made”,中國的書法與西方的語言融為一體,體現東方意蘊的現代演繹與多元共融;中間突出的“品”字,代表品質、品位,體現“浙江制造”高品質、高品位的標準和價值;外部方框與文字組成了印章形態,是“浙江制造”對市場、對社會作出的硬承諾。
“浙江制造” 匠心打造
兌現“浙江制造”的承諾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將堅持市場化運作和政府引導推動相結合,以標準和認證作為手段,運用高標準來引領‘浙江制造’高品質發展,對符合高標準、高品質要求的浙江產品進行‘浙江制造’認證,通過持續和整體培育,最終打造形成品質高端、技術自主、服務優質、信譽過硬、市場與社會公認的‘浙江制造’品牌。”市質監局負責人說。
據悉,為加快推進嘉興的“浙江制造”品牌建設工作,提升制造業發展質量效益,嘉興出臺了《嘉興市“浙江制造”品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將按照“規劃一批、培育一批、認證一批”的工作思路,到2017年,圍繞嘉興市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十大產業鏈”,以產業“單打冠軍”、“隱形冠軍”企業為龍頭,以拳頭產品、優勢產品、成長型產品為基礎,積極推進品牌建設。
據市質監局負責人介紹,長期以來,嘉興強化標準創新能力,鼓勵企業牽頭、參與“浙江制造”先進標準制定,以標準話語權占領市場制高點;提高企業產品質量,通過技術攻關、優化工藝、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切實提高產品質量,形成具有競爭力的企業群體和優勢產業;提高企業產品質量,充分發揮各級政府質量獎作用,開展樹標立典學習觀摩活動,不斷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積極培育品牌企業,通過對標找差距、促提升,爭取達到或接近“浙江制造”先進標準水平;加快市域全面推進,平湖、桐鄉、海寧、嘉善、海鹽作為全省試點縣要堅持先試先行;提高質量公共服務水平,推動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第三方機構積極參與“浙江制造”品牌建設工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嘉興市質量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預計到2020年,嘉興市“浙江制造”培育企業年營業收入總額超500億元,獲“浙江制造”產品認證企業達15家。(嘉興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