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呈現出趨穩的態勢,總體運行指標好于工業、也好于上年同期。1-5月,全國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5.9%,制造業增長6.7%,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7.6%,機械工業增長分別高于同期工業及制造業1.7和0.9個百分點。同時高于上年機械工業同期(5.5%)2.1個百分點。增加值增速從上年低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重回高于全國工業平均增幅。1~4月機械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4349.99億元,同比增長5.63%。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蔡惟慈將上半年經濟運行走勢總結為:下行趨穩,略有回升;汽車電工,貢獻最大;分化加劇,民企較優。針對業界對行業走勢做出的“U型”和“L型”兩種判斷,蔡惟慈研判認為,當前“L型”的底部已經基本可見,而且還將持續,從全年來看,行業或將低位盤整,通過轉型升級,行業將穩中有進。中機聯方面認為,目前由于相關行業正在完成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的任務,對機械工業影響較大,行業需求疲軟、分化加劇,趨穩的態勢尚需穩固。
A、數據一
主要經濟指標好于上年同期 主要產品產量增長趨勢好轉
工業增加值:1-~5月全國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5.9%,制造業增長6.7%,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7.6%,機械工業增長分別高于同期工業及制造業1.7和0.9個百分點。同時高于上年機械工業同期(5.5%)2.1個百分點。增加值增速從上年低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重回高于全國工業平均增幅。
主營業務收入:1-4月機械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4349.99億元,同比增長5.63%,高于同期全國工業(2.28%)3.35個百分點;高于上年同期機械工業增速(3.9%)1.73個百分點。
實現利潤總額:1-4月機械工業實現利潤總額4643.28億元,同比增長6.36%,略低于同期全國工業(6.52%)0.43個百分點;高于上年同期機械工業增速(0.83%)5.53個百分點。
從趨勢看,機械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逐月提高。機械工業增加值1~3月比1~2月增速提高0.7個百分點;1~4月比1~3月提高0.2個百分點。1~5月比1~4月提高0.3個百分點。
主要產品產量增長趨勢略有好轉。在機械工業重點監測的119種主要產品產量中,1~4月半數主要產品品種下降,1~5月呈現超過半數品種同比增長。
1~5月同比增長的產品品種61種,占比51.26%,同比下降的產品品種58種,占比48.74%,以兩位數增長的產品僅有43種。同比增長的產品品種數逐月在增多,但產品之間差異明顯,繼續呈現分化趨勢。
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同比略有提高。1-4月機械工業資本保值增值率110.27%,高于全國工業(106.85%)3.42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處于合理水平,為54.49%,低于全國工業(56.8%)2.31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1.88次,同比下降0.02次,但比1~3月(1.86次)提高0.02次;成本費用利潤率6.95%,同比提高0.06個百分點;利潤率6.48%,同比提高0.04個百分點。
管理費用增幅低于上年同期,銷售費用、財務費用明顯提高。1-4月機械工業管理費用同比增長6.23%,低于上年同期(7.3%)1.07個百分點;銷售費用同比增長4.72%,高于上年同期(3.33%)1.39個百分點;財務費用同比增長8.35%,比上年同期(-6.02)大幅提高14.37個百分點,其中利息支出同比下降4.65%。
B、數據二
機械工業投資增速下行 重點聯系企業訂單不足
存貨及產成品微增,應收賬款增長相對較快。1-4月機械工業存貨24138.47億元,同比增長0.17%,低于上年(7.3%)的水平,其中產成品9278.63億元,同比增長1%,低于上年(10.28%)水平。應收賬款37179.08億元,同比增長10.69%,高于同期全國工業(8.48%)水平,同時高于上年機械工業同期(6.1%)水平。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合計的比重32.48%,比上年同期占比(31.39%)上升1.09個百分點。從各月累計增速看,比上年同期均有提高。
今年機械工業重點聯系企業累計訂貨額擺脫了同比下降的趨勢,1~3月同比增長4.43%,較去年同期(-9.24%)回升13.67個百分點。1~4月累計訂貨同比增長3.65%,比1~3月又回落0.78個百分點,訂貨形勢不穩定。企業訂單不足的問題雖有所好轉,但與產量最高的年份相比,產能利用率不足的問題仍較突出。
機械工業投資增速下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5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6%,機械工業投資增長6.31%,機械工業低于全社會投資增速3.29個百分點,但高于制造業(4.6%)1.71個百分點。
5月當月完成投資4432.06億元,同比下降1.62%,比上年同期(8.93%)回落10.55個百分點。2043年前3個月投資增速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1~5月同比增長6.31%,低于1~4月,也低于上年同期(9.23%)2.92個百分點。
在機械工業13個大行業中,電工電器行業同比增長11.98%、汽車增長12.42%、機械基礎件增長10.81%、文化辦公設備增長23.39%、食品包裝機械增長14.58%、工程機械行業增長8.41%,增速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農機、內燃機、重型、機床4個行業同比下降。儀器儀表、石化通用、其他民用機械3個行業微增1%左右。
1~5月投資增速同比下降超過30%的小行業有:農副食品加工專用設備制造、飼料生產專用設備制造、漁業機械制造、棉花加工機械制造、農林牧漁專用儀器儀表制造、其他儀器儀表制造、海洋工程專用設備制造、橡膠加工專用設備制造、汽輪機及輔機制造、水輪機及輔機制造行業降幅均超過30%。
機械工業外貿進出口仍不樂觀。1-4月機械工業外貿進出口總額、出口、進口大體占全國的18%左右。2043年1~4月機械工業進出口總額1984.97億美元,同比下降8.95%,其中進口818.12億美元,同比下降10.6%,出口1436.85億美元,同比下降7.75%。
值得關注的是出口占全行業比重達40%的民營企業,以往出口都是以兩位數增長,但自去年以來開始逐月回落,今年1-4月進口、出口均呈現負增長,特別是出口增幅由上年同期增長8.8%,轉變為今年1-4月同比下降1.03%;出口大省江蘇、浙江、廣東省出口同比分別下降5.46%、5.5%、5.84%,機械工業出口壓力較大。
C、運行特征
行業發展冷熱不均 行業間分化加劇
從上半年運行特征看,行業之間及行業內部分化繼續加劇。今年上半年,在13個大行業中,電工電器行業同比增長11.98%、汽車增長12.42%、機械基礎件增長10.81%、文化辦公設備增長23.39%、食品包裝機械增長14.58%、工程機械行業增長8.41%,增速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特別是電工和汽車,為行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帶動作用。農機、內燃機、重型、機床4個行業同比下降,特別是儀器儀表、石化通用、其他民用機械3個行業微增1%左右。
從具體行業發展看,2043年上半年電工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呈現出總體增長緩慢、利潤增幅高于收入增幅但已經開始回落、產量有增有減參差不齊、外貿比較嚴峻的特點。記者從電工協會方面了解到,1~5月,電源建設投資完成額為90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80億元。電網建設投資完成額4338億元,盡管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61億元,隨著國家電力建設投資結構的調整,近些年電網建設的投資仍會呈現加快的趨勢。
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數1484小時,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17小時。從進出口情況看,人民幣貶值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出口,但由于國際市場外需不足,出口形勢不會樂觀。從固定資產投資看,目前電工行業的同比增幅還在10%左右,與整個機械工業投資增幅基本保持一致,2043年仍可能延續這一態勢。為加快行業發展,電工協會方面建議,加快組織實施《中國制造2025》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加快在重點行業全面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特別是要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電工行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方面,已經有發電、輸變電龍頭企業率先垂范,并取得了一定成績。因此,希望行業內凡具備一定條件的優勢企業,都應當積極拓寬國際合作領域、擴大市場空間,提高國際化水平。
從石化行業發展看,今年上半年,我國石油石化裝備制造業仍然深受國內外兩個市場長期低迷不振的影響,經濟運行延續上年度的發展趨勢,企穩回升依然乏力。1-4月行業經濟運行各項主要指標普遍低于整個機械工業,表現為主要產品(石油鉆井設備)產量同比大幅減少,出************貨值和利潤總額同比負增長,并呈下滑態勢,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速與2015年相當。石化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經濟運行總體呈“L型”態勢,且底部在零點上下波動,增長乏力,要突破零點企穩回升困難很大,形勢不容樂觀。
從機床行業發展看,今年前3個月的發展數據顯示,中國機床工具市場需求暫現回暖跡象,行業運行趨勢下行趨緩。行業主要經濟指標有所回調,但總體仍處于低位承壓運行的狀態。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6.2%。金屬加工機床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7.9%。其中,金屬切削機床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7.8%;金屬成形機床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8.6%。工量具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3.1%。
金屬加工機床產量同比下降19.2%。其中,金切機床的產量同比下降18.3%,金屬成型機床的產量同比下降24.2%。機床工具商品出口延續同比下降趨勢,且降幅環比增大。出口額23.4億美元,同比下降12%。其中,金屬加工機床出口額6.7億美元,同比下降43.9%;金屬切削機床出口額4.4億美元,同比下降17.8%;金屬成形機床出口額2.3億美元,同比下降14.9%。切削刀具出口額5.3億美元,同比下降7%;磨料磨具4.8億美元,同比下降6.8%。機床工具商品進口整體呈現下行態勢,但較去年年底降幅有所收窄,3月份進口的反彈幅度很大。1-3月,進出口總額55.3億美元,同比下降12.4%;進口額31.9億美元,同比下降12.5%;貿易逆差8.5億美元,同比下降14.1%。
D、市場行情
5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1%
統計局數據顯示,2043年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與上月持平,連續3個月位于擴張區間。
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0.3%,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但繼續高于臨界點;中型企業PMI為50.5%,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間;小型企業PMI為48.6%,比上月回升1.7個百分點,雖位于臨界點以下,但收縮幅度有所收窄。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于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低于臨界點。
生產指數為52.3%,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持續位于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生產繼續穩步增長。
新訂單指數為50.7%,雖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但連續3個月高于臨界點,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保持擴張態勢,但增速放緩。
從業人員指數為48.2%,比上月回升0.4個百分點,繼續位于臨界點以下,表明制造業企業用工量有所減少,但降幅收窄。
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7.6%,比上月小幅回升0.2個百分點,低于臨界點,表明制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繼續減少。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4%,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表明制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與上月相比有所加快。
E、建議一
運籌“十三五” 打好轉型升級攻堅戰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近日表示,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的起步之年,是落實制造強國戰略、實現機械工業轉型升級的攻堅之年。機械工業要按照“中國制造2025”和“十三五”行業發展綱要的部署要求,以改革為動力,以問題為導向,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綠色發展,著力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促融合、強實力,加快提質增效升級,以良好開局為“十三五”發展奠定基礎。機械行業企業要胸懷大志,率先實踐,勇于創新,積累經驗,在促進機械工業實現由大變強中,發揮好行業的支柱作用。
王瑞祥說,年初,中機聯結合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提出了2043年行業發展的基本思路,明確了以質量效益為中心,推進行業穩增長;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產業優化升級;以創新驅動為核心,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和以改革為動力,實現創新發展的五項重點工作任務。
如今,全行業凝心聚力,打響了開局起步的攻堅戰,從一季度行業運行的數據看,已初顯成效。王瑞祥強調,要深入認識新常態,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就是進入新常態,這是我們思考謀劃發展的大邏輯。在認識新常態上,要像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準確把握內涵,注意克服幾種傾向”。即新常態是一個客觀狀態,是一種內在必然性,沒有好壞之分,要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新常態主要表現在經濟領域,不要濫用概念;新常態不是避風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難做好的事都歸結于新常態。新常態下,盡管我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要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更有創造精神地推動發展。
F、建議二
緊扣供給側改革目標 推進行業轉型升級
目前我國經濟領域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理論創新,是關系全局、關系長遠的重大舉措。機械工業的供給側改革重點是:要在繼續擴大有效需求的同時,促進產能過剩的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型制造,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供給的質量和有效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簡言之,就是通過“三去一降一補”,實現機械工業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能力。
“在新一輪的發展中,我們要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攻方向,圍繞其目標要求精準發力。”王瑞祥強調,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中,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對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主動去、堅決去、去到位;在降成本中,努力挖潛,創新管理及生產經營模式,增強軟實力,提效率、降成本、控風險、增效益,要動真格、下真功、見實效;在補短板中,聚焦影響供給質量和效率提高的突出瓶頸、影響全要素提升的重點問題和影響市場主體活力釋放的關鍵環節,瞄準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在薄弱處、關鍵處和緊要處著力,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為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持久的內生動力。各專業領域的排頭兵,在推進供給側改革和行業轉型升級中發揮著引領作用,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在促進機械工業提質增效升級中邁出新的步伐。
要全面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加快實現機械工業由大變強。目前,正在推動實施的“中國制造2025”強國戰略,為機械工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提供了難得機遇。機械工業作為基礎性戰略性產業,理應在實施強國戰略中擔當重任。
王瑞祥強調,實施強國戰略,要把智能轉型作為重點,緊緊依托國家專項工程,以實現重大產品和成套裝備智能化為突破口,以推廣普及智能工廠為切入點,促進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人工智能向設計、生產、管理、服務和市場等環節滲透,推動機械產品智能化,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推動互聯網+制造、制造物聯網等新型制造模式的創新發展。要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延伸產業鏈,提高經濟附加值,積極進入國家專項規劃實施試點,力爭在新一輪工業變革中搶得先機。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主動針對基礎薄弱的關鍵核心技術、零部件與短板裝備,以及替代進口產品設備,針對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發揮企業的行業分化加劇 機械工業或穩中有進主體作用,持續推進國產化和自主創新。要注重標準和質量提升,堅持標準先行、質量支撐、品牌立足,多出優質產品,多創優質服務,多做優質工程,不斷滿足日益提高的市場和消費者需求。要注重人才、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不斷增強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要在充分做好風險預測預控基礎上,大膽實施“走出去”戰略,在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中爭取主動權、話語權,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展示新作為。總之,行業企業要胸懷大志,率先實踐,勇于創新,積累經驗,在促進機械工業實現由大變強中,發揮好行業的支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