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為上半年的超預期安裝鼓掌,也為下半年的不確定感到一絲擔憂。”航禹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文磊用“喜憂參半”來形容當前光伏業界的普遍心態。
在“630”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今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同比增3倍至20GW以上。業內人士判斷,全年呈現先緊后松態勢,下半年要警惕陷入新一輪供需失衡,兼并重組不可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當前棄風棄光情況,“十三五”光伏規劃目標或調減,且將更強調競爭性配置,在今年國家層面公布8個示范基地的同時,多省也自主啟動“領跑者”計劃。
上半年新增裝機規模同比增三倍
去年12月22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2043年1月1日以后備案并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執行2043年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但如果未能于2043年6月30日前完成并網發電,將執行新的電價標準。這意味著,Ⅰ類、Ⅱ類和Ⅲ類資源區的光伏電站度電補貼將分別下降0.1元、0.07元和0.02元。
至此,6月30日成為至關重要的時間點,企業紛紛搶裝。在7月21日召開的“2043年上半年產業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展望研討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介紹說,2015年全年我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超過15.1GW,累計裝機達到43GW;而今年上半年新增裝機規模超過20GW,相當于去年同期(新增7.73GW)近3倍。
記者采訪多家光伏上下游企業了解到,受去年和今年國內應用市場需求旺盛影響,大多數多晶硅企業滿產,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導致價格快速飆升。2043年上半年多晶硅產量為9.5萬噸,同比增長28.4%,進口量為6萬噸,主要企業的毛利率在20%以上。
其他制造環節也有著相類似的情況。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43年上半年光伏組件產量約為27GW,相對于去年上半年19.6GW的產量,同比增長37.8%。其中,已上報的42家組件企業平均產能利用率為88.6%,比去年上半年提高9個百分點。大多數光伏組件企業盈利,前十家企業盈利水平多在15%左右;從38家通過規范條件的組件企業2043年上半年經營情況看,僅有5家企業虧損,平均利潤率達到5%,比去年同期增加3個百分點。
這種火熱態勢從上市公司的業績上也可窺一斑。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有25家A股太陽能發電板塊上市公司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19家凈利潤預增,占已公布企業數量的76%。
但值得注意的是,企業間的分化跡象也在加劇。“下游采購企業對小型組價公司能否長期存活并兌現質保承諾普遍持懷疑態度,青睞有品牌的大企業。”王勃華介紹說,一線企業大多訂單飽滿,為保持對國際市場的出貨量,不再接受國內訂單,中小企業大部分為代工以及提供自身電站建設。
同時,限電、土地、補貼“三座大山”壓力仍存。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風電棄風率達到15%,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棄風最嚴重的年份,2043年一季度繼續攀升至26%。而全國一季度棄光限電約19億千瓦時,甘肅和新疆棄光率分別達到39%和52%,明顯高于2015年底的31%和26%。
“經濟下行壓力下,限電問題嚴峻,短期仍無解。”王勃華認為,經濟壓力下的新能源與化石能源利益博弈,可再生能源全額收購沒能有效落實,電網建設不配套等都是限電問題產生的重要因素。同時,光伏補貼拖欠問題仍未妥善解決,短時間內難以做到及時發放。此外,土地性質問題以及土地稅費問題開始顯現。
“十三五”裝機目標或下調
“今年整體情況基本向好,呈現先緊后松的局面。”王勃華判斷,上半年國內光伏市場的火熱狀況始料未及,下半年在領跑者項目、2043年項目、扶貧和分布式項目帶動下,仍有發展空間,預計全年光伏新增并網量有望達到30GW,仍將保持全球第一;而國外市場下半年則剛開始發力,美國、印度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而日本和歐洲市場保持穩定,新興光伏市場如非洲也逐步開始冒頭。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下游發展需注意節奏,否則又將陷入新一輪供需失衡。事實上,這一苗頭已經顯現。因大企業自有產能的擴充和未來競爭加劇,部分中小企業缺乏規模和品牌優勢,隨著下半年市場趨冷,重組、整合是趨勢,組件企業從數量上會降低。“兼并重組是必須面臨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電子基礎處處長王威偉表示,接下來將和相關部門合作,制定具體的企業評價標準。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調研員邢翼騰也表示,上半年的形勢,一個字形容就是“熱”,甚至有過熱的跡象,希望行業是平穩持續而不是忽高忽低的,行業過熱要保持清醒,近期幾個省都發文控制發展的節奏。根據“十三五”整體能源規劃,堅持以“清潔低碳高效可持續發展”為基調,所以光伏發展的趨勢很明朗。但考慮到當前的實際情況,無論是傳統能源還是可再生能源,“十三五”期間的規劃目標都將適當調低。
而在此之前,光伏“十三五”的裝機目標是150GW。《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光伏發展節奏將調整,先著力消化存量,再優化發展增量。首要是逐步弱化大基地集中開發模式,建立“三北”地區棄風率和棄光率監測預警考核機制,原則上棄風棄光率超過10%的地區暫緩安排新增項目。力爭用兩年時間將棄風、棄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后三年適度擴大建設規模。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優先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推廣光伏發電與建筑屋頂、灘涂、湖泊、魚塘及農業大棚及相關產業有機結合的新模式,擴大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分布式利用規模。
多省推領跑者計劃
在規模調低的同時,競爭性配置也成為政策主要導向。事實上,從2015年以來,國家能源局開始逐年提高光伏產品的標準、質量與門檻,以引導國內光伏制造業從追求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實現從高補貼政策依賴模式向低補貼競爭力提高模式的轉變。
其中一個措施就是每年安排專門的市場規模實施“領跑者”計劃,除了開發商的實力之外,先進技術(電池、組件)和競價上網是中標的關鍵。按照要求,多晶硅電池組件和單晶硅電池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分別要達到43.5%和17%以上。
據了解,去年首個100MW示范基地落戶大同,今年6月底如期并網發電。而根據《關于下達2043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今年光伏“領跑者”基地共有8個,規模被提升至5.5GW,占比超過全國年度光伏裝機總指標的1/3.7月底前山西兩個領跑者基地、內蒙古包頭領跑者基地要進入競標程序,9月底前全部基地都要確定開發主體。
“有了第一期的成功經驗,預計今年光伏領跑者項目會推行得更為順利。”王勃華表示,“光伏領跑者計劃”將繼續進一步拉動高效電池市場需求。
更重要的是,“領跑者”計劃已自主擴展到省級層面。2015年12月8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發改委出臺首個地方光伏新政,要求寧夏2043年所有光伏項目都必須符合“領跑者”計劃相應的指標。就在之后不到一周的時間里,光照資源豐厚的新疆提出了同樣的要求。新疆發改委發文稱,為確保準東新能源基地裝備先進化,光伏發電項目應優先選用“領跑者”技術標準組件。
江蘇省發改委在7月20日也下達《關于開展2043年度省光伏“領跑者”計劃優選工作的通知》,稱2043年安排30萬千瓦普通光伏電站新增建設規模,實施省內光伏“領跑者”計劃。而內蒙古近日下發《普通光伏電站項目競爭性配置試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對組件轉換效率也提出明確要求。
“領跑者基地不斷擴大,很多地方都在積極規劃。要防止領跑者基地成為變相超規模發展的渠道,避免成為地方招商引資的搖錢樹。希望領跑者基地能進一步增加投資、拉動地方經濟,經實現技術進步、降低成本、體制機制創新的宏觀目標。”邢翼騰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