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9%,較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回落至榮枯線下方。不過,市場機構發布的財新PMI則“意外”錄得50.6,比6月份高2個百分點。
同一個月份的兩個PMI數值不一致,而且一個處于榮枯線下方,一個處于榮枯線上方,這樣的數據“打架”并非第一次。以往,官方PMI的數值通常比民間機構高一些,而此次監測結果卻“劇情反轉”,讓不少讀者直呼“看不懂”。
從官方數據看,7月份,制造業PMI微低于臨界點,這是制造業PMI自今年3月份從榮枯線下方躍升至50.2以后,首次落至榮枯線以下。從主要分項指數看,生產、新訂單等指數均有所回落;在21個行業中,有12個行業PMI指數下降。這說明當前中國經濟特別是制造業下行壓力大的態勢并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并不穩固,穩增長形勢依然嚴峻。
在看到下行壓力的同時,也要看到經濟運行中的亮點和積極因素。從官方數據看,7月份,盡管制造業PMI回落至榮枯線下方,但高技術制造業PMI為53.2%,比上月上升1.9個百分點,為今年以來的新高,表明高技術制造業在結構轉型中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9%,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為今年以來的高點,且連續5個月穩定在53%以上,表明我國非制造業穩中向好,增速繼續加快。其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創下二季度以來的高點,表明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
從市場機構的監測看,財新PMI自2015年2月份以來首次錄得增長,這表明制造業運行呈現恢復增長。盡管財新PMI的調查樣本只有約500家,主要是出口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過,從監測情況看,一些受訪廠商反映,新產品的問世和營銷策略的改善促進了新業務增長。這表明,我國制造業中有不少企業正在依靠創新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數據還顯示,財新PMI中的新業務增長主要來自內需的轉強,而出口銷售在第三季初甚至出現輕微下降,這也說明我國在努力穩定外需的同時,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目前,我國制造業PMI雖然位于榮枯線下方,但從今年以來特別是3月份以來,PMI基本保持平穩,月度波動幅度只有0.1個百分點,這說明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上處于底部平穩運行。因此,不必對制造業PMI短期回落至榮枯線下方過于擔憂和悲觀。
當前,我國經濟結構繼續優化,新動力成長趨勢正在加快,要保持經濟平穩發展態勢,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就必須繼續通過實施組合政策,引導好發展預期,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注重相機、靈活調控。同時,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步伐,積極培育新的發展動力,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