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上午,武義縣泉溪鎮水稻種植大戶尤志福收到了免費的500公斤“華浙優一號”水稻種。“聽說這是高產的新品種,今年要拿出400畝地種上試試。”原來,省農業農村廳、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省農科院、浙江日報社、金華市政府聯合主辦的全省農業科技進鄉村暨百名處長聯村謀振興活動在武義拉開了帷幕。
春意漸濃,正是農忙時節,稻田邊鮮花爭艷。了解過后得知,這些開花植物,原來是為了稻田特意種植的。據介紹,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為水稻病蟲害的天敵昆蟲提供蜜源和棲境,防水稻蟲害,減少農藥使用。
而在另一頭,一條田間銜接式輸送帶伸進了稻田,“搬運”一盤盤已經發芽的水稻秧苗。“以往需要用人工挑秧盤到田頭,費時費力,現在武義許多種糧大戶都用上這套系統,這一環節可以減少一半人工。”武義縣農業農村局種子管理站站長孫雄彪告訴記者。
傳送帶源頭,是幾十米外的武義縣履坦鎮履二村育秧中心,記者在這里看到了緊張忙碌的工廠化育秧。春節剛過去不久,設備上還貼著“秧粗苗壯”的春聯。泡好的種子和基質在這里被自動添加進機器制作成秧盤,再送入有溫度濕度控制的暗房,48個小時便可出苗。
種糧大戶徐吉祥表示,原先自己育秧花費大量精力和成本,而且育出的秧苗高矮不一,對后期管理有一定影響,工廠化育秧為后期機械化耕作打下了基礎,穩定了產量。
科技進步給水稻種植帶來的變化不止于此。在附近的王宅鎮仁村現代糧食合作社的水稻田里,農戶們正駕駛著農機忙碌,而旁邊水田里的一輛純白色小型農機引人注目。這是一臺正在工作的水稻插秧機,但駕駛座上卻沒有人,機器正在地里精準走位,到了田邊還會自動掉頭,演示插秧技能。不遠處的田埂上,一個小伙正拿著無線遙控設備操控無人駕駛農機車。當地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樣一臺設備的價格是13.8萬元,農戶購買享受完補貼,只需要8萬至9萬元。“現在人力成本不斷上升,有這樣一臺智能農用機車,插秧工作就能實現無人化操作了。”
據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活動開展了農業政策、實用技術、法律法規、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農資、扶貧結對幫扶等咨詢服務,展示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現場共接受咨詢2000余人次,發放農技科普資料、法律法規宣傳冊等近2萬份,宣傳展示農機具10余個類別30多臺套、新品種50多個、新技術100多項,向種養大戶贈送了農機具、復合肥、消毒液、水稻瓜果類種子、植保藥械、漁業養殖生物制劑等價值40余萬元的農資。
(新聞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