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 奮進正當時。眼下,許多青田的農民朋友們迎著早春的暖陽,開始了一年辛勤的耕耘,然而隨著城市化的進程,我縣更多的青壯年們都選擇去國外或大城市打拼創業,這使得一些農村人口出現,“一代留、二代走、三代四代不回首”的現象。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青田有這“招”。
近年來,我縣通過實施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解決農民購買農業機械化設備吃力的問題,提升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不僅有效地緩解農村勞動力緊缺的問題,而且大大促進了我縣“三農”發展。阜山鄉前王村的稻魚米種植戶王貴雄就是其中一個受惠案例。
機械化助力春耕 幫農民“減負”
正值春季農忙時節,近日,阜山鄉前王村稻魚米種植戶王貴雄跟往年一樣,一大早就開著微耕機來到田間邊,熟練地將微耕機上的兩個輪胎替換成齒輪進行耕地。我今天耕的這塊田,主要是五月份育秧用的。因為今年會很忙,所以我就早一點把田犁好,這樣再過十來天就可以把水放進去,做秧田插秧苗了。
今年已經63歲的王貴雄,家里有兩個兒子,一個在意大利經商,一個在杭州創業。他告訴我們,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家立業,自己啥都不缺,但是作為家中農田的“守護者”,他每年都會種植60多畝稻魚米。雖然自己體力不比年輕時,但是使用機械化種田,還是綽綽有余。
農村的勞動力已經很少了,我算其中年輕的,也都已經六十來歲了。如果說二十歲到五十歲之間,幾乎是沒有了。所以這個微耕機真的幫了我們很大的忙,老人用這個機器一天也可以耕十畝田,如果是人工或者靠牛去犁地,一天一畝田也完成不了。
王貴雄家里除了微耕機以外,還有水稻插秧機、收割機、烘干機等機械設備,而這些設備都是享受政府補貼的。現在提供給我們的都是一條龍服務,從耕田開始,到收割、烘干的機器都有了。青田縣農業農村局關心優待我們農民,以前最早的微耕機都是送的,之后的插秧機、收割機這些都是有政府補貼的,減輕了我們農民的負擔,可以說是又方便又實惠。
如今,王貴雄的農田平均畝產800多斤,除去成本、人工費等等,每年平均有十萬元的純收入。
推進農業領域“機器換人”
自我縣組織實施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以來,提高了農機裝備水平,加快推進了我縣農業領域“機器換人”,使其向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方向發展,農民增收致富,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2018年,我縣完成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2.745萬元,符合購機補貼條件的購機者(受益戶)或專業合作社共有683戶,機具710臺(套),其中:微耕機698臺;自走履帶式谷物聯合收割機3臺;秧盤播種成套設備3套;碾米加工成套設備2套。
2018年,實現農業增加值增長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825元,增長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