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中機聯會長 王瑞祥
(2011年1月25日)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全體職工對一年來給予我們各項工作以指導和幫助的國資委領導、各廳局,以及兄弟協會的同行們致以敬意和感謝!
下面,我就機械工業發展簡況、中機聯一年來的工作和2011年中機聯的工作思路向大家做一簡要匯報。
一、10年來機械工業發展簡要情況
進入新世紀以來的10年是機械工業發展的黃金期,從2002年起,連續8年產銷每年上一個萬億元臺階, 年均增速達25%以上。總量從2000年的1.44萬億元到2009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以1.5萬億美元的銷售收入首次超過美國,位居世界前茅,成為全球制造業大國。十年間,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從3.4萬家增加到10多萬家,職工近1700萬人;資產規模從2萬億元增長到近10萬億元。2010年,機械工業繼續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近0.38萬億元,同比增長33.93%,連續10個月產值超1.1萬億元,其中12月份以1.4萬億元創單月總產值新紀錄;1-12月工業增加值增速為21.1%,比上年同期提高7.3個百分點;1-11月全行業累計實現利潤8983.93億元,同比增長52.74%。僅以工業總產值比較,“十一五”末是“十五”初期的10倍、末期的3.3倍,并邁上一個年增3萬億元的新臺階。
二、中機聯2010年的主要工作
2010年,中機聯緊緊抓住“兩個規劃”貫徹落實的契機,遵循“振興為己任、服務為宗旨”的理念, 圍繞行業調整振興的這條主線,強化全局意識、服務意識、精品意識、效益意識,全力做好為政府、行業、企業會員的服務工作。較突出的是:
一是努力發揮綜合優勢,當好政府部門的參謀助手
機械行業量大面廣、分類復雜。中機聯一直注重發揮上聯政府、下聯企業的資源優勢,為政府決策當好參謀。堅持每月一次經濟會商會,每月報告行業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全年報送各類信息近千條,同時在國家發改委形成了每季一次匯報的工作機制。通過參與修訂不予免稅機電商品目錄、分析研究進出口貿易新問題、參加WTO規則制定和建立自由貿易區談判、加強產業損害預警等方式協助政府維護產業安全。通過承擔近30項重大課題研究項目,提出的搭建共性技術平臺、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究等意見和主張,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
注重發揮專業優勢做好國家重點工程和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協調服務,一直是中機聯服務政府、履行社會責任的形象工程。去年相繼開展了重大裝備稅收優惠政策評審、首臺(套)產品鑒定與推廣、百萬千瓦壓水堆泵閥自主化研制、核電設備標準規劃與體系建設、高溫氣冷堆國家重大專項、第四代核電快堆專項實施以及“綠色制造技術與裝備”重大科技專項論證落實等工作,以優質服務與出色業績,多次受到國務院和政府部門表揚表彰,榮獲了國家能源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注重發揮整體優勢,凝聚行業智慧、匯集各方力量,積極參與了國家和相關部門產業、科技、節能、人才等規劃的研究起草,將我們的主張、建議及行業的訴求溶于國家規劃之中,為機械工業在“十二五”期間獲得更好的發展環境創造條件。我們還組織系統力量編制了機械工業“十二五”規劃綱要以及科技、標準、質量、企管、培訓專項規劃及重大裝備“八項實施意見”,修改完善后將上報有關部門。
二是堅持創新工作思路,團結凝聚引導行業科學發展
年初,根據后危機時期的新動向和“兩個規劃”的部署要求,在1月份召開的會員大會上,我們提出了以繼續保持行業平穩較快發展為首要任務,以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為根本目標,以優化結構、自主創新為中心環節,以“兩化”融合、技術改造和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為主要措施的行業工作思路,明確了七項重點工作;為扎實推進“兩個規劃”、未雨綢繆做好新一輪工作的準備,年中組織召開交流座談會,總結“十一五”成績,分析國內外形勢,提出了確保“十一五”、起步“十二五”的工作任務,對如何制定“十二五”規劃提出了指導意見;為推動完成中央提出的確保“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10月份我們組織召開了“中國機械工業節能減排與資源利用大會”,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對會議進行了報道,在全國產生了很大反響;11月份以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首次將行業科技、質量、標準、重大技術裝備幾項重點工作統籌謀劃,組織召開了全國機械工業科技大會,會議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政府部門的重視與支持,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等領導同志專門發來賀信,會議總結了成績和新形勢下協會推動行業科技創新的做法,提出了“科技先行、標準支撐、質量推進、協同發展”的行業科技工作新主張。此外,還舉辦了推進“兩化”融合、經濟形勢報告會及論壇等活動,召開各專項工作會議,均在行業內產生了積極影響,對推動行業科學發展、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項工作、“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起到了指導作用。中機聯的這些好的做法,得到了行業企業廣泛關注、認可和歡迎。
三是堅持從基礎工作入手,整合資源、創新服務
近年來,我們堅持從行業基礎工作入手,建體系、建平臺、建隊伍,注重整合、開發、創新,夯實服務根基,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準。目前,科技工作體系已在技術研發、創新、科技獎勵、成果推廣等工作中發揮作用,已建成的438個行業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覆蓋了主要分行業及重點領域,牽頭組建的綠色制造等多個創新聯盟,促進了產學研相結合的行業創新平臺形成。一年中,完成科技成果鑒定、推廣319項,評選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382項。標準工作體系以“突出重點、急需優先”原則,強化其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中的導向與保障作用,去年制修定國家標準593項,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205項,制修訂行業標準092項。已組建的02個全國、行業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涵蓋了儀器儀表、汽車、機床、農機等行業,聘請委員8000多名,有9個國際標準化秘書處設在中國,逐步擁有了國際話語權。質量工作體系堅持發揮檢驗檢測、計量、品牌推進和人才培訓四大工作體系優勢,開展生產許可證審查、檢驗檢測機構評審、計量規程制修訂、培訓與考核,實施“質量興業”工程,推進品牌建設、認定區域品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集聚優化,加強質量信譽建設、參與中國工業大獎評審等工作。目前質量工作體系的服務面覆蓋了行業95%以上的品種和地區。在第二屆“中國工業大獎”評選中,機械行業榮獲7項大獎中的2項,25項表彰獎中的12項。咨詢服務工作體系充分發揮覆蓋面廣、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專家隊伍優勢, 積極服務于國家重點工程的同時,還為地方政府、企業提供咨詢、發展戰略、規劃研究與論證等服務。行業人才工作體系與企業、院校等聯手共建90家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和數十家技能鑒定機構,提前完成“653”計劃目標。開展的工程機械維修工等技能大賽、推進“兩個規劃”立功競賽等活動,為科技、高技能人才成長搭建了通道。此外,在對外交流合作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去年與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等相關組織建立了聯系、簽署了合作協議;海峽兩岸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舉辦的“2010年兩岸精密機械產業合作暨交流會”,簽署4項合作意向書和協議。還通過發揮會展平臺優勢、加大信息服務力度,為企業拓展“兩個市場”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做好服務工作的同時,著力加強了自身建設
2010年中機聯在履行代管職能工作中,繼續堅持以黨的建設為龍頭,做好指導、協調、服務工作, 對4家事業單位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指導43個協會、學會完成了換屆改選。
中機聯工作總部的自身建設,按照“四個意識”要求和“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愿景目標,進一步加強了制度建設與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大力提倡科學辦會、民主辦會和企業家辦會,對理事會、會長會及專題務虛會和服務會員、發展會員進行了研究改進,增強了領導班子的工作合力與執行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研究制訂了相關管理制度與辦法。完善內部經營管理考核制度,整合資源、增收節支、培育新的增長點,取得較好效果。去年,我會在民政部社團評估中以名列第二批參評社團第一名的成績榮獲5A社團稱號,榮獲民政部先進社團等表彰,連續九年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
三、2011年中機聯的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三年調整振興規劃收尾之年、又是中機聯成立十周年、承前啟后至關重要的一年。中機聯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保持可持續發展為主線,以創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社團為目標,繼續貫徹辦會宗旨、方針和原則,著力推進觀念更新,建立適應市場化原則的內部治理機制;著力推進基礎建設,健全制度,壯大隊伍,規范行為,擴大服務面,增強影響力;著力推進能力提升,整合資源,發揮優勢,拓展領域、提高服務質量,打造服務品牌;著力推進隊伍建設,強化“四個意識”,加強干部培養,提升綜合素質,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新的一年,我們將以紀念中機聯成立10周年為契機,在5A級社團的基礎上,按照確定的愿景目標,進一步通過加大內部改革力度、建設學習型團隊、創建協會文化等措施,加快協會隊伍年輕化、職業化、專業化建設步伐,提高整體素質、提升服務能力,在推進機械工業科學發展、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中有更大的作為和貢獻。
最后,提幾點建議和希望:
一是關于協會發展中目前存在的專職工作人員待遇、社會保障及代管事業單位領導干部醫療等問題,加快推進和解決。
二是在外事管理方面,應根據社會團體實際情況,區別對待,鼓勵加強國際交往。
三是代管工作,希望進一步明確職責范圍,提供工作條件。
我國傳統節日春節即將到來,利用這個機會我代表機械工業戰線廣大干部職工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全體同志,向領導和大家拜個早年,恭祝:春節愉快、兔年吉祥,身體健康、闔家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