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中國擁有龐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是汽車大國,相應衍生的大量汽車零部件需求也日益增大。美國正常年份市場的美國本土生產汽車量1100萬輛,進口500多萬輛,一共1700多萬輛市場。金融危機美國產量不到900萬輛。日本本土產量大概是在700多萬輛,到900多萬輛之間。日本市場容量500多萬輛,日本已經遠遠被我們落在后面。所以2010年,我們暫時占據了世界第一大制造國和第一大新車消費國的地位。
據估計,零部件生產廠商大概三萬家,非常龐大的群體。從業人員至少150萬以上,總資產大概700億,總產值800億。從重型商用車、客車、商用車、轎車這么大的產業里,有好的零部件、有差的零部件,中國的零部件市場可謂是魚龍混雜。
我國零部件廠商逐漸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由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從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能力而言,中國有一批主流企業,大概有400到600家,制造水平已經達到國際二十一世紀的先進水平。基本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主機配套體系,因為汽車缺個螺絲釘也不能出廠。零部件出口持續增長,大概從04年開始,零部件出口就大于進口了,現在出口和進口的差距越來越大,零部件出口占全球總出口量的10%以上,而且我們的增長速度比其他國家高很多,這里面有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出口,也有外資和中外合資的,現在我們的出口量占全球第四位,不管是在國內的地位,還是在國際上都有很高的發展。關鍵零部件基本實現本土化生產,汽車零部件逐漸由“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
但是,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也有明顯的不足。規模小,實力弱,中小企業多且分散。國際分工低端話:第一個表現是汽車零部件出口以輪胎等低附加值產品為主,進口是以變速箱等高附加值產品為主,出口和進口方面形成了反差;零部件研發能力嚴重不足,零部件產業整體研發投入不夠,我們全國的零部件研發投入相當于博世一個公司的七分之一。我想零部件企業要想在技術上變得強大,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總得來看我覺得機遇大于挑戰,最關鍵的有利因素就是中國市場的高成長,汽車零部件中國制造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目前我國已在技術、政策、市場規范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未來發展尚需多方努力,我相信中國一定能夠成長起一批優秀、強大的自主零部件企業。擺脫中國制造“代工廠”的稱號,實現真正的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