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到15年,全球機器人產業格局將被重塑,服務機器人將成為主導格局形成的重要力量。”日前,在滬舉行的國際機器人檢測認證與長三角產業創新大會上,200多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紛紛表示,作為機器人產業的一個細分領域,服務機器人將成為爭奪新興產業主導地位的重要戰場。而這很可能成為上海機器人產業新一輪發展的“燃點”——未來三年,上海預計將新增1萬臺工業機器人,產能提升20%。
百姓生活 機器人提供服務
按照應用場景分類,機器人可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陪護、教育、醫療、保潔……機器人像“大白”一樣暖心,悄然走進百姓生活,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服務已經與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中,許多服務機器人火線上陣,深入抗疫一線,消毒、量體溫、病房給藥、隔離陪護等樣樣在行,反應神速。
疫情發生以來,上海鈦米最早投入了鈦米智能消毒機器人,重在解決現場疫情防控問題。隨后分別運輸了鈦米自助發熱初篩工作站、鈦米隔離病房陪伴機器人、鈦米醫療物資運輸機器人等,用于抗疫一線,解決疫情現場醫護人員自身安全及病人的病情篩查、隔離區送藥等問題。來自達闥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兵也坦言:“訂單來不及做,需求超乎想象。”去年,公司研發的5G云端清潔消毒機器人已在上海兒童醫院“上崗”。
上海牽頭 多項標準已出臺
與工業機器人不同,服務機器人的創新引擎更多由市場驅動。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鄭軍奇說,在服務機器人領域,誰能給出固定的應用場景、獲得大規模的市場檢驗機會,誰就能獲得快速發展的機會。上海擁有十分豐富而廣闊的應用場景資源。此次,國際機器人檢測認證與長三角產業創新大會上發布的《服務機器人十大應用場景白皮書》顯示,巡檢安防機器人、餐飲加工機器人、環境提升機器人等市場價值名列前茅,垃圾分類機器人、書籍分類機器人的成長性值得期待。
除了應用,標準二字同樣蘊藏著機器人產業的“金未來”。由上海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牽頭,國家機器人標準總體組啟動了智能化標準的研究工作,目前已頒發250余張機器人產品包括體系的證書,制定并完成五十A余項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及國際標準,其中一半以上是國家標準。“標準的制定對于提升機器人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特別是與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是產業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環。”鄭軍奇說。
不斷擴容 機器人創新“朋友圈”
上海還布局了一批機器人研發平臺和創新機構,主要包括復旦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院、上海大學機器人研究所、上海電器科學研究院、上海電氣中央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學先進機器人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等在內,構建服務機器人創新“朋友圈”,瞄準關鍵核心技術有突破。
目前,上海服務機器人創新“朋友圈”還在持續擴容中。依托上海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長三角機器人產業平臺創新聯盟最新成立,聯盟將聯動寧波、合肥、蘇州、湖州等長三角地區,進一步優化區域創新布局和協同創新生態,加速“引爆”服務機器人市場。來源:中國機器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