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我省機械行業企業的發展,我會在對數十家會員企業進行上門走訪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浙江機械工業的實際,我們以浙江省機械工業聯合會的名義給省領導寫了一篇文章——《抓住機遇,做優做強我省機械裝備制造業》,主要反映機械行業的現狀、發展思路、工作重點和對政府的希望。李強省長將此文批轉省經信委。全文內容如下:
久久男女丨扣逼动态图丨男日女动态图丨亚洲男女网站丨韩国美女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丨男女啪啪永久免费观看网站丨男女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丨久久性视频 抓住機遇,做優做強我省機械裝備制造業
浙江省機械工業聯合會
裝備制造業是保證國防工業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礎工業,是工業化進程中的主導型產業,具有超越經濟價值的戰略地位。同時,也因其與其它產業關聯度大、帶動性強,在整個經濟鏈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直來,省政府對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高度重視,“十二五”開始就專門印發了“浙江省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2010-2015年)”,近期又將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作為一直致力于我省機械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機械工業綜合性行業協會—浙江省機械工業聯合會倍感振奮,多次以不同的形式組織學習“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并聽取了企業的意見。大家一致認為:“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充分反映了我省裝備制造業的實際狀況,各項措施得力,為我省機械裝備制造業的做優做強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借此機會我們將我省機械裝備制造業的有關情況作一匯報并就“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幾點想法:
一、我省機械裝備制造業的現狀
1、機械裝備制造業是裝備制造業的主體
據省統計局統計2011年共有規模以上企業12727家, 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8138.58 億元, 實現利潤1131.27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和實現利潤分別全省工業的34.17%和36.73%。按中機聯統計,浙江省機械工業2012年1-12月完成工業總產值13064 億元,占全省工業的23.54%,是全省裝備制造業總量的67%,是裝備制造業的主體。
2、從量的角度講,已是機械裝備制造業大省
我省機械裝備制造業總量已處全國第四位,占全行業的7.2%, 前有江蘇、山東和廣東;實現利潤總額828.70 億元,占全行業的6.28%總量處全國第五位;完成進出口總額542.81億美元,占全行業的8.6%,總量處全國第5。
在產品產量方面,我省機械裝備不少產品的產量已位居全國機械裝備的前列。在全國機械裝備行業統計的120種主要產品中,近幾年我省已有電工儀表、低壓開關板、泵、減速機、內燃叉車、氣體分離設備、塑料加工設備、閥門、金屬切削機床、軸承等40余種產品的產量處全國前三位;20余種產品產量處全國第一,17種產品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30%以上,6種產品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詳見附表一)。
3、從質的角度講,不是機械裝備制造業強省
我省機械裝備制造2011年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53%,低于全行業8.25%的平均水平,處全國除西藏外30個省市第22位,僅高于山西、黑龍江、重慶、貴州、云南、陜西、甘肅和青海8個省市,分別低于上海10.68%、江蘇7.97%、山東7.52%和廣東7.96%的水平。我省機械裝備制造業的總資產貢獻率和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分別為11.49%和7.27%,均處于全行業第21位,分別低于全行業43.24%和8.71%的平均水平,為沿海發達省市最低。
我省機械裝備制造業2011年人均產值為66.84萬元,大大低于行業平均93.19萬元的水平,處全國除西藏外30個省市第23位,僅高于山西、貴州、云南、甘肅、寧夏和青海6個中西部省份。
從我省13種有區域特色的產品的產量、產值和利潤在行業中占有的比例來看,除了塑料加工設備產值和利潤在行業內占有比例高于產量比例,軸承和液壓及氣動元件產值和利潤相當外,其余均是產量比例高于產值比例,產值比例高于利潤比例(詳見附表二)。
4、我們的特點
機械裝備制造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型的行業,同時也存在某些勞動密集的環節。相對其它制造業具有附加值高、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空間大、帶動作用強、進入門檻高、投入產出周期較長和不易大起大落等突出特點。傳統產品是浙江機械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基礎和特色優勢,產品結構以零部件類的基礎件及配套產品為主,終端產品、成套產品尤其是大型成套裝備少, 產品的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低(處全行業除西藏外30個省市第22位,為沿海發達省市最低。);民營企業是我們的主體,企業規模較小(企業數全行業第一)、勞動生產率低、企業競爭主要還是依賴于先發的機制優勢和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企業創新能力弱、新產品產值率低,大都企業只是一個生產單元,有些僅是加工單元,處在價值鏈的低端;雖已形成各具特色區域經濟,但大都是低水平的重復,處于同質競爭狀態,遠沒形成以成套產品或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集聚。我省機械裝備制造業結構性問題非常突出,我省在全國的地位總體靠的是總量的優勢,我省要從一個機械工業大省發展成為一個機械工業強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選擇了機床、包裝專用設備、泵、閥門、電工儀表、液壓及氣動元件、齒輪、緊固件及彈簧、軸承和摩托車10種有代表性產品,將其產量、產值和利潤在行業中占有的比例進行對比(見附表二)。可見我省這些產品產量、產值和利潤在行業中占比不協調,總體呈現產量比例高于產值比例,而產值比例高于利潤比例。假如將這10種產品水平提升到行業的平均水平,這10種產品的產值將從2010年的2070.09億元,增加到4047.97億元,增幅高達95.55%;利潤將2010年的137.45億元,增加到384.06億元,增幅更是高達179.42%,空間很大。更何況在120種機械產品中不少產品我省在行業內有一定地位,其中有40種產品的產量目前處于前三位(見附表一),可見提升空間之巨大。
國外的經驗告訴我們,在不同發展階段輪換側重進口替代是實現產業升級的有效選擇。附表三和附表四分別列舉了2011年我國進出口逆差較大及其逆差額的機電產品和進口2億美元以上機床工具產品,從中可以看到我省機械裝備制造業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二、做優做強的總體思路
1、結構調整突出“攻高端、夯基礎”的主攻方向
(1)“攻高端”是改變目前機械裝備制造業“高端失守、低端混戰”現狀的必然選擇,其內涵包括傳統產品高端化、產業結構高級化和發展高端裝備三個層次。
A、傳統產品高端化:傳統產品高端化是在傳統產品的基礎上,采用現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提升改造,把傳統產品在功能、性能、質量和服務等方面做到極致(高性能、高附加值、高地位和低能耗的特點),使機械產品從價值鏈低端向中端,乃至于高端轉變。產品發展方向采用“進口替代”和“區域優勢產業提升專用裝備”的發展策略。
B、產業結構高級化:由目前的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發展與制造密切相關的服務業,包括商業模式的轉變與提升。圍繞產品的產業鏈和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相關環節開展各類專業的服務活動。
C、發展高端裝備:國家確定浙江為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舟山群島新區和義烏國際貿易改革示范區三個國家戰略示范區,浙江也確定了高端裝備制造等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這些重大重點工程發展新型高端機械裝備。
(2)“夯基礎”是夯實機械裝備制造業自身的發展基礎,包括機械基礎件、特種優質專用基礎材料和基礎制造工藝三層內涵(三基)。
A、機械基礎件產品的可靠性:機械基礎件是組成裝備的最小基本單元,是裝備制造業發展、提升的基礎,其可靠性已成為制約重大裝備和高端裝備發展的瓶頸。因可靠性不高,導致很多機械基礎件依賴進口,尤其是高端“三基”跟不上主機發展要求。我省是機械基礎件制造大省,產品在國內很有地位(見附表一),提升機械基礎件的可靠性對我省來講有著特別的意義,應著力突出“專、特、精、新”,集中精力專攻某一細分市場,滿足主機產品綠色、智能、超常、融合、服務的發展要求。
B、特種優質專用基礎材料:材料是機械裝備制造業的基礎,機械裝備制造業對材料性能要求較高,但相對使用量不大,特供的條件和基礎不夠。根據特殊要求加大對現有的材料研究、開發改性,如高性能結構鋼,高溫合金鋼,長壽命高端模具用鋼,高性能橡膠、石墨等密封材料,復合材料,液壓鑄件材料、液壓泵用雙金屬燒結材料等。
C、基礎制造工藝技術:產品的品質依賴于制造工藝水平,通過對鑄造、鍛壓、焊接、熱處理、表面保護、機械加工等基礎共性工藝技術的優化和提升,使其成為優質、高效、低耗、清潔的先進適用基礎制造技術。同時注重對機械裝備制造業企業自身包括生產設備和檢測手段等制造技術進行提升,推廣智能化、生態化、組合化、工業設計等現代制造技術。
2、堅持“創新驅動、兩化融合、綠色為先”的發展戰略
(1)“創新驅動”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機制創新,是機械裝備制造業產業提升的關鍵。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取決于對創新人才和創新能力的培育。合作創新、互利共贏將是創新的新趨勢,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浙江機械工業,合作創新更是我們應當采用的模式。
(2)“兩化融合”是“攻高端、夯基礎”的有力保障,也是機械工業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兩化融合”不僅在于將信息技術融入機械產品的設計與制造,成為數字化、智能化的機械產品,更是要將信息技術融入管理中,積極推廣使用“集團管控系統”,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裝備制造業承擔著自身信息化和為各行業提供信息化裝備的雙重任務,提高信息化水平,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數字化,通過數字模型進行表達、傳輸加工和處理;二是柔性化,更重視用戶需求;三是智能化,大量實現嵌入式芯片;四是網絡化通過物聯網、無線傳感網對裝備實施遠程感知;五是人機界面友好化。
(3)“綠色為先”是指優先開發綠色的環保節能機械裝備產品和企業自身生產過程的環保節能兩個方面。機械產品的設計和制造要體現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理念,“高效、低污染、能回收、可重復利用”等因素必須置于優先位置。同時還應高度重視自身生產過程中節能減排和環境友好。
總之,機械裝備制造業是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長的行業,可謂是厚積薄發的行業,不可能急功近利。希望加大對實體經濟宣傳力度,尤其要對從事裝備制造業的企業家予以關注,“若干意見”的發布將更有利于營造機械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生態環境,鼓勵企業做優做強。
三、關于“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的幾點想法
1、開展“升級行動”。對現有裝備制造企業中產品市場占有率較高的企業進行遴選,設立“升級專項補助”,著力推進“兩化”融合,推廣先進制造技術,積極鼓勵企業采用國際先進標準組織生產,引導做專、做精,做出特色,做成品牌,通過持續的技術能力提升與改造,把傳統產品在功能、性能、質量和服務等方面做到極致(高性能、高附加值、高地位和低能耗的特點),實現“替代進口”產品的規模化生產。
2、培育高端技術聯盟。針對裝備制造業產業鏈長、環節多、高度分工等特點,確定一批核心企業,圍繞產業鏈形成開放性的研發、制造、服務技術聯盟。通過標準制訂、產學研合作、關鍵技術攻關、應用示范項目等,提高聯盟的競爭能力,獲取高端技術資源。設立“聯盟專項”,對“聯盟”在關鍵技術聯合攻關、核心產品研發等環節予以專項補助,在市場開拓、行業準入等方面給予支持。
3、發展制造服務業。鼓勵企業圍繞主導產品開展以成套供應、交鑰匙工程和提供解決方案為代表的制造服務業。在包括資質認定、首項工程承接等市場準入和資金方面給予支持。鼓勵核心企業設立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標準、共性技術開發、協同設計、檢測,培訓和機械基礎工藝、信息技術推廣等公共技術服務,對服務增加的營業額在稅收征收上給予優惠。
4、發展職業教育。鼓勵有條件的院校和企業開展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針對裝備制造業的特點,培養有一定實踐技能、扎實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強再學習能力的高端技能人才,建立與區域經濟相匹配的專業技能培訓基地,向中小企業發放職業教育培訓券。
5、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明確行業協會法律地位,在職能授權、日常運行、稅收征收和運作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加大行業協會對行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研究的參與度,鼓勵行業協會適時提出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節能降耗等的措施與建議;發布機械裝備制造業市場供求、生產能力和技術發展等經濟技術指標,及時反映行業發展新動向;幫助企業協調解決有關問題,也可通過行業協會實現政府采購。
附表:
1、浙江省機械裝備制造業產量處行業前列的產品表
2、2010年浙江省機械裝備制造業部分產品產量、產值和利潤占有率
3、2011年進出口逆差較大的機電產品及其逆差額
4、2011年進口2億美元以上的機床工具產品
上一條:專家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下一條:我國經濟將進入中速增長期 政策主基調是托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