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企業管理 推進轉型升級 為實現機械工業由大變強提供有力支撐
—— 王瑞祥會長在全國機械工業強化管理加快轉型升級推進大會的講話
內容摘要:
由中機聯主辦,中機企協、馬鞍山市人民政府承辦,中機企協、中機質協、中機安協、價格協會、工藝協會、教育中心等協辦的全國機械工業強化管理加快轉型升級推進大會,
同志們:
今天,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組織行業相關單位,共同召開“全國機械工業強化管理加快轉型升級推進大會”。會議的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落實行業“十二五”總體規劃及企業管理規劃,總結工作、分析問題、交流經驗、學習考察,提出強化管理、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的思路措施和指導性意見,促進行業企業管理水平提升和“十二五”規劃目標如期實現。這次會議得到了工信部等政府部門的指導支持,得到了行業企業的熱烈響應,得到了馬鞍山市委市政府的有力協助。在此,我代表中機聯和會議承辦、協辦單位,向各與會代表表示熱烈歡迎!向工信部和馬鞍山市委市政府等部門領導表示衷心感謝!
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機械工業管理進步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改革開放30多年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機械工業發展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從2000年到2013年底,全行業資產總額從1.96萬億元提高到43.15萬億元,增長了8.25倍,年均增長17.63%;主營業務收入從1.36萬億元提高到20.43萬億元,增長了近15倍,年均增長23.11%;實現利潤從541.7億元提高到1.41萬億元,增長了26倍多,年均增長28.53%。短短10多年時間,我國機械工業在堅持轉型升級、振興發展的進程中,完成了量的積聚,成長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制造業大國。機械工業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為推進行業整體進步奠定了基礎,使行業整體實力大幅提升。其中,大力加強企業管理創新,起到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廣大企業發揮主體作用,不斷創造管理新經驗新成效
企業作為行業發展的主體力量,近年來,在轉型升級促進發展的進程中,積極探索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企業管理的新思維新途徑新方法,并在實踐中不斷創造新經驗。
一是戰略管理日益受到重視。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一批先行企業自覺將戰略管理提到重要議程。陜鼓集團從新世紀初開始,全力促進企業發展戰略從單一產品供應商向全方位的系統集成商和系統服務商轉變,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和資本運作轉變,使企業完成了從制造向制造服務的升級,有效規避了市場經濟周期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降低了經營風險,企業效益獲得明顯提升,成為國際同行標桿企業。華菱星馬集團瞄準市場需求,堅持以創新驅動戰略推進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潛心多年研制成功自主品牌發動機,贏得市場和客戶認可。萬向集團公司精心謀劃海外經營戰略,通過夯實基礎,狠抓國內企業技術更新,構建海外市場基地,解決市場、技術、人才、管理等諸多問題,實施本土化經營,取得實效。大連重工•起重集團通過抓住“搬遷重組”機遇,全面實施結構調整、技術升級、改革創新、對外開放、人才興企等發展戰略,實現了戰略整合與管理優化。同時,東方電氣實施六電并舉戰略,重謀市場布局,北汽福田產品晉級、戰略致勝等思路措施,都是企業實施戰略管理的成功典范。
二是體制機制與管理模式創新力度加大。
以深化企業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管理模式創新,激發員工原動力,成為眾多企業的選擇。上汽集團創造的“人人成為經營者”管理模式,將企業內部管理模擬市場化、管理手段數字化、協作關系貨幣化、核算單位最小化,將員工身份模擬“經營者”,實現了從精益生產到精益管理到精益經營,得到有關領導同志和工信部的認可,組織在全行業推廣。常熟開關廠堅持“拉大”、“縮小”雙戰略(即拉大與國內同行差距、縮小與世界先進同行差距)和做精做強的精品戰略,定位高端,取得系列創新成果,從一個即將倒閉的虧損企業,一躍成為行業領頭羊。吉利集團提出讓所有員工“認準一個方向,堅定一個信念,凝聚一股力量,提煉一種精神,完成一個使命”的人本化精神管理,以及結合企業實際開展的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實踐,得到很多企業認同。三一集團實施“信任一支團隊,授予一面旗幟,頒給一個番號,提供一筆資金、實現一個目標”的管理理念,并在實現盈利后,再給一定股權的機制,集團至今沒有出現高管離職、兄弟分家的情況。齊二機床公司針對近年來市場環境嚴峻、企業經營發展問題凸顯的現狀,加大了組織機構、生產、技術、質量、人力資源和財務、銷售等管理環節的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管理模式。
三是不斷鞏固加強基礎管理。
從調研的情況看,管理先進企業的共同點,都是基礎工作打得牢,基本功扎實。安徽合力叉車公司視精益生產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持續推進工藝、管理標準和生產流程等規范化,將精益管理從生產環節發展至全產業鏈的提升,使企業連續23年保持行業第一。齊重數控公司堅持以精細化管理為主線,以體系建設、風險管理、過程監控、技術創新為重點,苦練內功,提升企業應對市場變化和抵御風險能力。上海日用友捷公司堅持數年通過可靠性工程推進質量管理。從可靠性研發、設計到試驗等各個環節,確保產品質量,實現了銷售收入年均20%的增長。上鍋公司常年堅持生產作業及環境的安全環保建設,開展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運行,從計劃、目標、培訓、檢查監督等各方面實施精細化控制管理。重齒公司重視從企業價格管理入手降本增效,通過設立價格核算專門機構、組織專業人員業務培訓和開展降本增效活動,使企業每年僅采購成本節約就達1000多萬元。一重集團從完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入手,強化質量過程控制,為保證國家重點工程設備質量和開拓新產品市場奠定了基礎。
四是注重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適應信息技術及先進生產要素的挑戰,以管理信息化促進能力提升,正日益收到成效。共享集團以建立數字化工廠為目標,通過建立按單件、班組核算為基礎的精細化成本管理體系、關鍵制造過程計算機控制系統以及全數字化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等,使整個企業進入全面數字化新階段。濰柴集團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產品價值鏈為主線,以信息系統集成為手段,使企業各項業務協同管理、協同動作,打造了高效精益供應鏈,提高了企業整體競爭力。徐工集團以全面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競爭優勢為目標,構建了智能運營管理體系,對內加強各業務環節的流程、運營管控和經營分析,對外構建客戶智能運營管控中心,有效整合了產業鏈資源。遠東集團打造了一網兩平臺的全球門戶網站,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上海三菱公司建立企業內部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瓦軸集團建立信用管理計算機控制及分析系統,采取經營活動全程信用管理。行業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不斷催生出新的成果。據統計,在近10年涌現的行業300多項創新成果中,信息化成果占了65項。
五是持續開展企業文化建設。
近年來,企業文化建設方興未艾,涌現出許多典型企業和典型經驗。一汽集團提出了“學習、創新、抗爭、自強”八字企業精神、形成了“爭第一、創新業、擔責任”的核心價值理念,彰顯了中國汽車業“長子”的責任擔當。東風公司秉承“人、車、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理念、向社會發布了“和衷共濟,和悅共生”的時代主張和文化宣言。徐工集團堅持數年持續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積淀形成了以“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為核心價值觀的特色文化,并代代相傳,不斷發揚光大,使文化精髓融入了徐工的血脈,鑄就了徐工的魂,將徐工事業不斷推向高峰。沈鼓集團從遵守制度、執行制度、堅守制度,視制度為生命的精神入手,積極重塑員工的工業精神和理念,積累形成了沈鼓人的獨特文化,促進企業創新發展。東方汽輪機廠以“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行化為品”、“品化于形”的“四化”方針,樹立“塑造人品、創造精品”的理念,打造具有東汽特色的文化元素符號,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吉利汽車公司開展以問題文化為基礎的“元動力”工程,在全體員工中形成了以查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推動企業發展的積極文化。廣西柳工集團緊扣“行動學習”主線,組建 “十百千工程”加強學習型組織建設,努力打造世界級的人才隊伍。湘電集團積極推動廠校間的產教結合、校企合作,通過訂單培養、在崗培訓等多種形式,提高技能人才水平。
2
、行業組織發揮資源優勢,積極引導推進企業管理進步
近年來,按照國務院總體規劃部署和質量、品牌、人才等發展綱要要求,全行業以“十二五”規劃及專項規劃為抓手,全面推進以提質增效升級為中心的行業引導服務工作。
中機企協自“八五”起,堅持制定行業企業管理發展規劃,引導行業企業管理進步。堅持以現代化企業管理示范工程為平臺,開展對典型企業、典型管理成果、典型先進人物的挖掘、遴選、培育、總結和宣傳推廣。堅持通過人力資源開發服務平臺,開展行業特有工種職業鑒定和行業勞動定額標準化工作。堅持通過服務政府、行業、企業的研究咨詢平臺,對國內外領先企業進行對標分析、發布研究成果,提供行業信息和政策解讀。受工信部委托,組織開展了“人人成為經營者”管理模式推廣試點工作。近十年來,先后有3000多家企業分別獲得信用企業、管理達標、管理進步示范、現代化管理企業稱號,近千名企業主要領導獲得優秀企業家等稱號,取得創新管理成果380多項。編制國家職業、勞動時間標準100余項,鑒定人數逾30萬人;承辦國家及行業職業技能大賽11屆,產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7名,全國技術能手21名。中機質協長期堅持融合質量信得過班組建設與QC質量小組活動雙推進,創新群眾性質量管理內涵和先進方法,推進全面質量管理取得很好效果。至今“雙代會”活動已堅持了33屆,成為了展示成果、分享經驗、引導方向、最具行業特色和影響力的品牌活動。累計注冊的質量管理小組、質量信得過班組達到300多萬個,直接創造經濟效益630多億元;19家企業獲得全國質量獎,125家企業獲得行業質量獎及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稱號,
136種產品獲用戶滿意產品。
安全衛生協會積極從源頭參與,發揮優勢作用。主持起草的《機械制造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由國家安監總局批準發布,成為行業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行標。組織起草了《機械制造企業班組安全生產標準化導則》和《評定細則》,并在行業企業大力推廣。幾年來,培訓企業安全管理人員500多人;評審行業一級達標企業295家,二級、三級達標企業7000多家。2013年,全行業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與2009年相比,分別下降了35.3%和32.1%。機電價格協會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努力幫助企業加強內部成本核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近年來,培訓價格專業人員千余人。同時,在政府部門支持下,與有關專業協會合作,開展電線電纜重點產品價格監測工作,積極落實國務院專項治理規定,對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市場行為、促進產品結構優化升級,起到了積極作用。
工藝協會以促進工藝管理為突破口,通過積極引導企業嚴格工藝紀律、提高工藝水平、積極開展終身成就獎、杰出青年獎和優秀工藝師獎等平臺,推動企業工藝管理水平整體提升。機械政研會努力搭建行業文化服務平臺,通過調查研究、專題研討、經驗交流、成果發布等形式,引導企業加強文化建設,提升軟實力。截至目前,已連續舉辦10屆企業文化研究評選活動,出版《企業職工職業道德教育》等一批圖書,評選出優秀成果600多項。教育中心積極開展人才需求調研,協助政府并主動組織制定了國家重點領域和行業“十二五”人才培養規劃。開展了產教結合、校企合作對接、職校師資培訓和競賽等活動,為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積極提供人才支撐。
中機聯通過編制組織“十二五”質量發展規劃、建立近200家質檢、計量機構與認定30多家產業集聚區等途徑,構建行業服務體系平臺;通過開展品牌戰略推進、質量興業專項行動以及質量監測和特種人員培訓等渠道,推進行業質量上水平。受委托組織開展了專業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職工技能大賽等活動,完成了政府委托的40萬人培訓計劃。通過聯合行業相關單位開展調研、舉辦活動、推舉典型、下發總體指導意見等方式,共同引導行業強管理促轉型促升級。
3.
行業企業合力推進,積累了寶貴經驗財富
多年來,機械行業企業為推進管理進步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留下很多值得總結的經驗財富。
一是堅持弘揚重視企業管理的優良傳統。
機械工業具有重視企業管理的優良傳統,并有著良好的傳承。幾十年來,從樹立“馬恒昌小組”民主管理的典型起始,先后通過組織開展抓典型、樹標兵、學先進、練內功等各項管理活動,推動 “鞍鋼憲法”、“大慶精神”在行業得以落地;結合行業特點實施的“全面質量管理”、“工藝突破口”、“三改一加強”、“三大戰役”等發展戰略措施,收到了成效。近年來,外部環境與行業發展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各級行業組織和廣大企業,始終堅持重視企業管理的信念意志不動搖,工作體系不松散,專業隊伍不削弱,堅持“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工作方針,結合自身實際,學習借鑒先進管理理念經驗,共同推動行業企業管理不斷深化,不斷上水平。
二是堅持持續推進管理進步的職業堅守。
幾十年來,機械工業主管部門與企業經歷了多次的改革重組,但無論是在哪個時期,行業對企業管理進步的引導推進始終沒有停頓。新世紀初,中機聯成立后,與行業各管理型社會組織,始終將服務企業管理作為行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推進行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并注重傳承行業的優良傳統,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共同推進行業企業管理進步。堅持幾十年的企業管理示范工程、信得過班組和QC小組以及企業文化塑形等活動,都發揮了很好作用。
三是堅持發揮企業對管理進步的主導作用。
近年來,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形勢下,機械企業在一批先進企業的引領下,在堅持管理創新的探索和實踐中,不斷取得成效。數據顯示,管理示范企業連續三年資產、銷售收入、利潤的增長幅度,分別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0.7、5.7和43.7個百分點;資產利潤率高出行業平均水平5.9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高6.3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低10.25個百分點,均以良好的運營情況,排名在行業前列。同時,以一批管理創新的企業、成果和經驗典型,引導著企業管理進步的方向。
二、機械工業企業管理面臨的形勢
當前,機械工業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企業管理作為決定未來發展的基礎保障,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抉擇。
1
、企業管理的基本內容
企業管理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對生產要素進行科學配置,使之有效運轉、能夠發揮最大效能的管理理論和管理行為。企業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門綜合性管理科學,學科交叉、內涵豐富,理論性、實踐性、動態性很強,對企業的效率、質量、安全、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至關重要。
企業管理的內容和方法很多。一般可分為綜合性管理、專業性管理和基礎性管理。具體包括:企業戰略管理、品牌管理、安全風險管理、信息化管理、文化建設,以及生產管理、科技管理、質量管理、物資管理、設備管理、財務管理、經營管理、工藝管理、環境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與科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市場化改革日益深入與管理的不斷出新,衍生和賦予了企業管理新的理念、內涵與模式。其中人本管理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戰略管理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益管理從一種生產方式升華為一種優秀管理理念。通過流程再造強調管理的協調性與有效性,以風險預警和過程控制為抓手實施全面風險管理,以實施績效管理提升管理的質量與水平,成為現實企業的最佳選擇。總之,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市場化日趨完善,企業更加注重管理創新實踐的系統思考。為此,直接推動了企業管理理論的不斷豐富與發展,推動了企業管理實踐的持續延伸與拓展,形成了繽彩紛呈、生生不息的生動局面。創新成為企業管理不懈追求的永恒課題。
2
、機械工業企業管理的突出特點
機械工業是基礎性戰略性產業,也是市場競爭性產業,其企業管理除了呈現出一般共性的特點外,還具有制造業管理的特質和要求:一是系統協同性強。機械工業產業面寬、且個性化、多樣化需求強的特點,決定了企業管理系統的復雜性。管理內容寬泛,并存在相對獨立性,整體運作表現出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相互配套、相互促進、協調聯動,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滿足不了要求,以及管理缺位、管控脫節,都會帶來全局的負面影響和損失。二是技術含量高。機械工業作為競爭性行業,投資大、門檻高,產品生命周期短,技術更新換代頻繁,產業價值鏈長、上下游關聯度高。因此,要求對于市場反映的速度要快,對于投資決策操控能力要強,對于技術發展趨勢把握的要準,對于產品質量管控要嚴,對于設備利用效率要高,對于資金周轉要快等,顯然采用常規手段則力所不及,必須運用信息化、高科技的現代管理手段與之配套,以確保管理流程各環節及時聯動到位,確保企業能科學有效運行。三是涉及領域廣。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化和機械行業開放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在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和“引進來、走出去”的實際運作中,管理內容更為豐富,管理方式更為繁雜。不僅需要具有國際化發展的謀略,加強對國別政策法律、知識產權保護、民族產業安全、產業損害預警、解決貿易摩擦、應對技術壁壘、內外文化融合等,涉及政治、經濟、法律、人文等學科知識學習,還需具備國際化管理能力,這對企業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也使得管理的任務更加艱巨。四是責任使命重。機械工業是國家戰略性產業,勵志振興、實業報國是行業的共識與準則,建設機械強國是行業最高的價值取向。構筑企業核心價值觀要以民族復興和行業使命為基點,與愛崗敬業和職工切實利益及自身價值實現有機結合,使先進文化在企業生根,使先進管理在企業生效,使大國風范在企業展現,不辱行業的責任與使命。
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后勁的要求,機械企業應加快通過管理思想現代化、管理組織現代化、管理方法現代化、管理手段現代化,促進企業打造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核心競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為機械工業由大變強創造必備條件。
3
、機械工業企業管理面臨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快速推進與科技革命醞釀新突破的時代特點,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社會組織結構和文化元素。企業作為經濟社會的細胞,管理作為企業的必修課,無可避免地面臨著嚴峻挑戰。
一是軟實力競爭的挑戰。
隨著后危機時代全球范圍內的跨國商品、服務交易、國際資本流動的規模和形式的變化,以及新技術革命對實體經濟的顛覆性影響,新一輪國際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國際分工、競爭方式的大調整、大變革不斷深化。美國等發達經濟體正以高新技術為依托,發展高附加值的新型制造業,繼續搶占競爭優勢,以維護其產業霸主地位;新興經濟體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以實行優惠政策,積極承接先進發達國家制造業轉移,在傳統產業領域對我形成擠壓;投資和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加劇了機械工業市場競爭殘酷程度。國際競爭趨勢已經表明,管理作為支撐重塑競爭優勢的重要基石,已在智力、人才、文化等方面成為市場競爭的焦點,提升企業管理軟實力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緊迫。一篇國外專業管理機構撰寫的《中國制造業管理報告》中指出,在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口,融合中西、集百家之長,探尋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中國式管理理論體系迫在眉睫。一語道出了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應對全球制造產業競爭的關鍵所在。
二是強基固本的挑戰。
目前,我國機械工業已成為制造大國,但大而不強,其中除了科技水平的差距以外,管理的滯后與差距也是重要因素。從這次中機聯與各承辦、協辦單位對近千家企業管理現狀的調研情況看,數據及分析的結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著總體發展不平衡、思維觀念不適應與整體功能不協調等問題,使得企業基礎不牢、根基不穩,制約了企業的提質增效升級和持續發展。
總體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科學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從地域上比較,存在“東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現象;從產業上比較,產品制造流水線生產比離散制造的管理水平要高;汽車、電工電器、石化、基礎件、工程、農用機械和機床等行業企業管理水平相對較高;從企業性質比較,國企管理水平總體較高,其次是私企和股份制企業;從企業規模上看,大企業總體管理水平和管理創新能力明顯高于中小型企業,一些民企、微企差距較明顯。問題大多是管理資金投入不足、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手段相對落后、管理創新能力薄弱。思維觀念不適應主要表現在:現代管理知識理論缺乏,思維方式陳舊,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企業仍墨守成規,習慣傳統的思維定勢,與國際化、市場化和改革開放的大形勢新趨勢不相適應,對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理解認識不足,仍作為軟任務。“重經營輕管理”、“一俊遮百丑”等思想傾向還沒有得到根除;管理只是“說在嘴上、掛在墻上”、“為管理而管理”、“忙時抓一陣、閑時放一邊”等現象時有發生。整體功能不協調主要表現在:缺乏統籌規劃和對企業管理的頂層設計。有的企業學習科學管理方式,但不了解其精髓,導致抓企業管理提升存在盲目性。有的企業重視管理信息化建設,但缺乏與企業整體規劃布局的統籌安排,影響了信息數據的有效使用和作用發揮。有的企業管理體系不一致,管理標準不統一,管理基礎不牢固,管理推進不同步,管理手段跟不上生產經營發展,難以承載先進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實施。一些企業國際化經營管理的知識水平與運作能力不足,學習模仿、趨同化、定制化嚴重,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特別是在投資并購、資源整合、文化融合等實際運作中,由于管理水平不足帶來的盲目性而導致的潛在經營風險,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是持續發展的挑戰。
當前,國內外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在經濟增長速度換檔期與經濟調整陣痛期相互交織、有效需求與有效供給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保持行業企業持續穩定發展困難較多、難度較大,對此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今年1-5月份統計顯示,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高于全國工業增加值8.7%增幅2.6個百分點;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84084.25億元,同比增長11.58%;實現利潤總額5703.08億元,同比增長19.35%;累計進出口總額2876.33億美元,同比增長10.43%。其中出口貿易總額1590.89億美元,同比增長9.4%,進口貿易總額1285.44億美元,同比增長11.11%,累計貿易順差額305.45億美元。總體看,機械工業經濟依然保持平穩增長,但下行風險依然存在,務必引起高度重視,做好應對預案。主要是:從去年下半年起財務費用同比增幅重拾升勢看,今年要有融資環境趨于嚴峻的清醒認識;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應收帳款同比增幅逐月加快,要做好應對貨款回收困難加大的思想準備;庫存同比增幅逐漸走高,對此應予引起足夠警覺;訂單同比增幅前三個月逐月回升,但4-5月明顯回落,值得高度警惕;機械產品價格指數低于100,對產品價格下行、需求低迷仍不可掉以輕心。
保持行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要主動從困難和問題中找出管理的短板和瓶頸,通過強化管理防御風險、降本增效,向管理要質量、要效益、要增長,保持行業企業良好的發展勢頭。
三、強化企業管理加快轉型升級的總體要求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第四個年頭。以促進管理軟實力提升加快轉型升級、確保行業“十二五”規劃目標實現,并切實做好行業“十三五”規劃的制定實施工作,是我們當前需要特別關注的重要環節,也是我們這次會議的主要宗旨。會議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