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記者探訪了即將運行通車的北京豐臺站。作為亞洲最大的鐵路樞紐客站,北京豐臺站于2018年9月1日開工建設,地上四層、地下一層,擁有17臺32線,最高聚集人數1.4萬人,站房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是中國國內首座雙層車場設計的大型車站,目前已進入開通倒計時,在西三環與西四環之間,北京豐臺站這座新地標拔地而起。
1
北京豐臺站成為又一重要交通樞紐
走進車站大門,便可以看到充滿科技感的LED屏幕以及排列整齊的候車座椅,搭配上以“豐收、喜慶、輝煌”為主色調的麥穗黃色設計風格,使整個車站顯得氣勢恢宏,大方穩重。在候車和公共區域,還配有美觀的“碎石壁畫”,不僅展現了北京地標性的建筑,還使得整個站房美觀舒適。
北京豐臺站站房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設計規模為17臺32線,采用雙層車場布置,其中地面普速車場規模為11臺20線,高架高速車場規模為6臺12線,車站地上四層,地下一層,最高聚集人數共計14000人。北京豐臺站采用雙層車場的設計理念,對于站房本身既節約土地,同時提質增效;對于城市,集約整合交通資源配置,可節約城市交通基礎建設成本。
從交通樞紐的角度看,北京豐臺站具備先進、完善的立體交通換乘功能,更好地疏解人流,充分發揮交通樞紐的作用,加強交通接駁的能力,多元化的功能組成滿足城市多方面需求,引領帶動周邊區域發展。從智能人性化的角度看,通過以“綠色建筑”為目標進行規劃與設計,從“節地、節能、節水、節材、舒適室內環境”各方面著手,融入綠色建筑設計理念,落實綠色設計技術措施。利用信息智能技術的高速發展,為旅客出行提供便捷的智能化服務,打造智能車站。
北京豐臺站建筑造型以豐臺地區古為金朝的拜郊臺為設計理念,取“筑臺建城”之意。同時,方形建筑形體坐落于方形臺基之上,整體中軸對稱,采用兩側裙房建筑略低、中央建筑高起、屋檐出挑深遠的建筑形態,立面設計利用現代的設計手法與中國古建三段式相契合。整體外幕墻采用深淺不一的麥穗黃色陶板實體墻面開深窗的形式,追求堅實的建筑體量的效果同時,又滿足了內部功能房間對自然采光通風的需求,同時還達到了一定的遮陽效果。
記者在探訪中看到,普速出站廳位于地下,分南北兩個出站廳,出站路徑兩側墻壁立柱布置有窗格裝飾,述說著前門歷史、節慶民俗、胡同傳奇等北京文化故事。整體室內設計地面、墻面、立面幕墻、吊頂等設計汲取北京傳統建筑豐富的建筑元素及符號,創造出豐富的建筑室內空間效果,詮釋歷史的傳承,大方穩重。
2
創新設計 科技賦能 百年老站換新顏
“雙層車場結構顧名思義,上面是高速車場,下面是地面層普速車場,旅客在中間夾層換乘,如何減震降噪成為我們設計之初的關注重點。”中國鐵設北京豐臺站項目總工程師馬輝說,“為了減少雙層車場布置給旅客候車帶來的震感,在結構柱與梁之間安裝阻尼器和鋼支座,猶如在高架候車層頂板上裝置“緩沖氣囊”,有效減小高速車場給旅客候車帶來的震感。”
通過在地下室墻面、頂面,10m層結構頂板面噴涂無機纖維保溫吸音材料,增強建筑結構消納吸音效果。“在裝修材料選擇上,站房挑檐、南北進站大廳及高速車場頂部吊頂采用穿孔鋁型材折板和帶穿孔背襯板的鋁合金條板,提升建筑藝術美感的同時最大限度消納列車運行給站內空間造成的噪聲污染。”馬輝說。
在候車大廳,樓上跑高鐵、樓下跑普速,旅客能通過玻璃幕墻看到飛馳的列車進出站。北京豐臺站站房整體形成十字型屋面,同時將中間位置的站房屋面拉開,設置一條屋面采光天窗帶,形成中央光庭,解決高架車場及高架候車廳的自然采光問題。行走其間,可以看到兩側是飛速行駛的列車,柔和的陽光透過間隔分布的采光天窗帶傾瀉而下。“通過雙模式無電照明系統的平板型采光器把自然光、太陽光引到候車大廳室內進行照明,還配套夜間補光裝置,無論陰雨天還是夜晚都可實現24小時全天候照明。”馬輝說。預計整體節能率可以達到10%以上,每年可節省用電量約95萬度電,減少碳排放900余噸。
百年老站換新顏,雙層車場結構、裸眼3D顯示屏、中央光庭等科技感十足的設施讓這座老站在高科技賦能下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地鐵10號線連接豐臺站的換乘通道已經完工,車站開通后,市民坐地鐵能直達豐臺站地下空間。未來16號線開通后,豐臺站將實現地鐵“雙線換乘”。
據悉,北京豐臺站是我國首座采用高速、普速客運車場重疊布置的大型客站,將承擔京廣高鐵、京港高鐵以及豐沙、京原、京滬、京九線及市郊鐵路等的始發終到作業,與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等北京鐵路樞紐深度融合。北京豐臺站投入使用后,將進一步完善北京地區路網結構,提升旅客運輸能力,助力首都現代化建設,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運輸保障。
下一步,豐臺區也將繼續著眼于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節點,推動豐臺站及周邊配套市政工程建設,加快豐臺站組團綜合開發,推動站城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