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國際能源署(IEA)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世界各國應該推進光伏產業布局的多元化進程,保證供應鏈安全,并且實現減少碳排放的目標。
IEA在一份報告中建議,到2030年,世界需要將目前的光伏產業的產能翻一番,這一增長目標涵蓋了全產業鏈,包括多晶硅、硅錠、晶圓、電池和模塊。
IEA表示,得益于中國對光伏產業的大力投資,太陽能(8.480, 0.33, 4.05%)發電已經成為世界許多地區最便宜的發電方式。截至2021年,中國擁有占世界總量79%的多晶硅產能,其中有42%位于中國的新疆。另外,報告預測,中國生產的多晶硅占世界總產能的份額將很快上升至95%。
但是,IEA指出:“任何全球供應鏈的集中都代表著相當大的脆弱性”。如果發生事故或者自然災害,可能將對全球清潔能源轉型進程產生負面影響,也就是說,“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
因此,IEA執行董事FatihBirol認為,世界各國政府如果采取必要的多樣化措施,這種風險就將會得到解決。
另外,由于俄烏沖突引發的能源短缺也加劇了各國對于能源轉型的需求。
6月6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豁免產自東南亞4國的太陽能電池板的關稅,該政策將持續2年。此前,美國商務部對這4國所產太陽能電池板展開貿易保護調查,該調查或許會導致240%的追溯關稅,并且危及美國80%的太陽能建設項目。
盡管美國的光伏制造業規模有限,但是在太陽能項目開放、安裝和建設等領域,美國擁有龐大的市場和雄厚的實力。盡管有行業人士批評拜登此舉影響了美國國內的太陽能制造業,但是總體來說,此舉有利于美國光伏行業。
而歐盟盡管也意識到了光伏產業的重要性,但是在多重阻礙下,心有余而力不足。
今年3月31日,歐盟能源專員就曾表示,歐盟委員會將“不惜一切代價”重建歐洲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的制造業,從而使歐盟減輕對于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但是,歐盟各國工業用電價格居高不下,而晶圓生產恰好需要大量的電力,這就使歐盟生產的晶圓成本高、競爭力低。目前,只有瑞典的工業用電價格可以和中國相比。
另外,歐盟還面臨安裝人員短缺、行業許可難以獲得以及設備不足等問題。因此,歐盟光伏行業的行業組織SolarPowerEurope表示,如果歐盟不能克服這些“短期障礙”的話,那么歐盟此前設定的到2030年達到1000吉瓦的光伏發電目標恐怕將難以完成。
來源: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