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空間站首個科學實驗艙“問天”在海南文昌發射升空,并于次日凌晨3時13分成功對接天和核心艙。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再次刷新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高度”,是我國空間站建設歷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問天”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問天”實驗艙由工作艙、氣閘艙、資源艙三艙段組成,艙體總長17.9米,直徑4.2米,發射重量約23噸,是我國目前最重、尺寸最大的單體飛行器。作為我國首個科學實驗艙,“問天”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員駐留、出艙活動和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同時,可作為天和核心艙的備份,對空間站進行能源管理、信息管理,為航天員在軌駐留提供專用氣閘艙和應急避難場所,保證航天員安全等。
此次搭載“問天”發射升空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擁有長達20.5米的國內最大整流罩,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5噸級,是我國目前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主要用于空間站艙段等近地軌道大型航天器發射任務。
眾多航天黑科技紛紛登場
問天實驗艙的發射及與空間站的交會對接任務量龐大、艱巨復雜,需要協調成百上千的資源,由多個技術中心配合完成。在此過程中,眾多航天黑科技紛紛登場。
消氫點火裝置:消氫點火裝置可以在火箭發動機工作前2到3秒內,點燃火箭發射的“第一把火”,利用燃燒產生的高溫、高速燃氣金屬粒子流,消除火箭發射前排出的大量低溫氫氣,以保證運載火箭發射的安全性。
控制力矩陀螺:通過控制力矩陀螺不同速度的轉動,能夠有效控制航天器的姿態,減少通過燃燒燃料推動航天器姿態調整的消耗,是一款節能神器。
太空空調:在極冷極熱的太空環境中,想要保證艙內各種設備始終處于20多攝氏度的舒適環境,離不開太空空調。此外,實驗艙外部署了能量粒子探測器、等離子體原位成像探測器,為航天員健康、空間站安全運營提供保障支持,并可用于空間環境基礎研究。
機械臂:與天和核心艙一樣,問天實驗艙也搭載了一個機械臂。靈巧的機械臂具備細胞級精細操作能力,為航天員操作多學科實驗樣品提供安全、高效支持。
各地“智造”護航逐夢旅途
2022年是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的決戰決勝之年,本次問天實驗艙發射任務是空間站建造承上啟下的關鍵之戰,意義重大,各地“智能制造”均為這場逐夢“天宮”的旅途貢獻了科技力量。
北京“智造”
在此次任務中,不論是“交通工具”——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還是“乘客”——問天實驗艙,其中都有“亦莊智造”的身影。從問天實驗艙配套的環境測量設備、空間站上的服務器,到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遙測系統、傳感器和變換器,甚至貼身導航儀、整個‘神經系統’及‘心臟動脈’,都有北京經開區企業航天長征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的貢獻。航天火箭公司自研的實驗艙配套的環境測量設備,為艙內環境監測和在軌科學實驗提供重要數據支撐,為航天員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另外,北京航天萬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電源設備也為此次任務保駕護航。
上海“智造”
“問天”實驗艙,是中國空間站“天宮”的組成部分,艙段規模20噸級,要在太空中安然運行,各種具有特殊本領的材料、元器件,乃至涂層,都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此次任務中,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承擔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助推器的研制工作,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研制的系列特種功能防護涂層/薄膜材料,為“問天”實驗艙提供了多方面助力。
江蘇“智造”
此次任務成功背后,凝聚著不少江蘇智慧。其中,中國電科第14研究所研制雷達遙測綜合測量系統在本次問天發射任務中,主導承擔火箭主動段外彈道軌跡測量任務。還有新一代船載測量雷達有力保障了火箭一二級分離,二級二次關機、器箭分離等關鍵動作,并對探測器實施入軌段初始定軌提供有效支撐。
湖北“智造”
此次發射任務中,湖北航天科技四院42所為“問天實驗艙”提供全部艙體動、靜結構密封產品,消氫點火裝置再一次成功點燃“第一把火”,航天智信空天團隊助力空間站實現分鐘級任務規劃,多項“湖北造”順利護送“問天”赴“天宮”。另外,四院42所還為問天實驗艙提供艙體、艙門動靜密封件產品,可為艙體結構提供嚴絲合縫的密封系統,對隔離艙體與外層空間、支撐艙內環境起重要作用。
成都“智造”
位于成都的中電科十所牽頭研制的新一代陸海天基測控通信系統,負責對“天宮”空間站問天實驗艙進行軌道測量、遙測遙控和數據傳輸,是航天器升空后與地面的唯一聯系,就像放風箏的風箏線,因此也被大家稱為航天器的“生命線”。此外,中電科十所還為長征五號B遙三火箭配套了地面光傳輸設備,在單機綜合測試設備、技術陣地、發射陣地塔架、火箭應答機之間搭起了信號高速傳輸的“橋梁”。
來源:智慧城市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