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新券, 敲開科技創新的大門 今年上半年,在浙江企業家和創業者微信圈里最火的是什么?比著曬從浙江省科技創新云服務平臺上“搶”到的“紅包”,一個叫做“科技創新券”的“紅包”。 這個由省科技廳依托省科技創新云服務平臺向全省小微企業和創業者發放的總額達1億元的“紅包”,為企業共享各科研創新載體的科研儀器設備和科技服務買單。據統計,截至目前,全省合計發放近2千萬元創新券,已使用近7百萬元。浙江省的企業家和創業者們,正拿著這張創新券,打開用科技創新創業的大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火苗也在浙江大地上越來越旺。 今年以來,省科學技術廳依托科技創新云服務平臺(http://www.zjsti.gov.cn),以推廣應用創新券為載體,開展“公眾創業創新服務行動”,深化科技經費管理制度改革,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降低企業和創業者創新成本,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氣象。“我們希望科技創新云平臺成為浙江創業者的‘網上眾創空間’。”省科技廳主要負責人說,企業和創業者利用云服務平臺的創新券運行系統,可以查詢、在線預約開放共享的科研基礎設施、儀器設備和技術服務,大大降低企業和創業者的研發成本。 截至2015年3月,省內中小微企業數超過400萬家,對大部分尚不具備研發實力的企業而言,每升級、開發一個新產品,花在研發、設備、檢測、人員薪酬上的錢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浙江迅多泵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利根說,創新券在研發前期就直接申請使用,是科技部門給資金緊缺的中小企業帶來了一場“及時雨”。 創新模式:云服務平臺加創新券組合出擊 今年3月19日,浙江科技創新云服務平臺作為省級政府部門第一個云服務平臺,正式上線。結合創新券推廣應用,云服務平臺走出了一個科技資源開放共享、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模式。 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說,以往,科技科研經費都以項目的形式獎補給企業,這一過程中,一些小企業很容易被忽視,創新項目往往會因為缺錢而夭折。通過云服務平臺發放創新券,有效推進了科技經費使用方向的改革,實現了由支持一個項目向支持整個市場、由點上支持向面上支持的轉變,讓中小企業和創業者找到了創新要素,降低創新創業成本,也推動了科技服務業的發展。 前不久,溫嶺市銀威機電配件廠原本準備花費2.8萬元,委托溫嶺泵與電機技術創新服務平臺,設計一款水泵智能開關的外觀造形。在得知能自主申領科技創新券的消息后,銀威機電配件廠負責人葉建光在線填寫申請,并上傳了相關證明材料。審核不到一天的時間,他就領到了1.65萬元的創新券電子幣。 據省科技廳信息技術中心副主任呂躍華介紹,每張科技創新券都有唯一編號,以電子幣的形式存放在企業的“電子錢包”里,可隨時使用,支付科研機構服務經費,但不得轉讓、買賣、贈送和兌換現金:“每一筆創新券的發放、支付、審核,系統都有記錄。” 提供儀器設備和技術服務的重點實驗室、科研院所和高校等服務載體,可以憑收取的創新券到相關部門兌現,以抵扣相應的費用。對于提供服務的省級各類創新載體來說,參與科技服務體系,還會錄入績效考核。省科技廳還要求,省級各類創新載體要把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服務企業等信息實時錄入省科技創新云平臺,作為年度績效考評的重要依據。 “省級創新載體年度實際兌付的創新券總額,我們會給予最高30%的獎勵補助。對不按規定開放與利用信息、開放效果差、使用效率低的省級創新載體,會采取停止新購儀器設備、在申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時不準購置儀器設備等方式來約束。”省科技廳主要負責人說:“這是政策倒逼科研部門主動為企業服務。” 因地制宜:地方創新券管理辦法加速推進 在全省范圍實施公眾創業創新服務行動的過程中,全省10個市和38個縣(市、區)科技局根據自身特點,因地制宜,出臺了創新券管理辦法,設立創新券的財政資金超過1億元。在科技創新云服務平臺上,目前,全省已集聚省級載體3267家,開放共享儀器設備67581臺(套)。與扶持企業創新的現行政策相比,創新券具有普惠性特點,政府不設支持門檻,這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確保財政科技經費高效規范使用。 早在2014年,海寧市開始實施科技計劃體系的改革,大幅削減本級科技立項,從往年的130個左右削減至18個。為了更加優化創新券的資源配置,今年起全面取消本級立項,推進了科技經費使用方向的改革。 海寧市科技局副局長陳霓裳表示,接下來,市科技局還將通過APP移動端、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形式,進一步宣傳和推廣科技創新云平臺,促使企業使用創新券推進創新。 作為我省首個推出“科技券”的縣市,長興縣在全國較早開展了“創新券”跨區域試點工作,首創國內跨區域流通“科技券”。如今,長興縣又積極融入浙江省科技創新云服務平臺,讓以前紙質的“實體券”轉變為更為方便快捷的“電子券”。 在科技券的使用上,長興縣也進行了充分探索,將其設計為“申請類”創新券和“獎補類”創新券,讓創新券的使用范圍有了較大的改進。據長興縣科技局副局長楊馮梅介紹,對申請類券,新增了企業租用大型儀器設備建設平臺網站的內容;對獎補類券,進一步作了拓展和細化明確,將國內外的產學研合作、企業認證、大型儀器設備共享使用、租用、文獻檢索查新、產品標準制定、工業設計、項目專項驗收、企業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研發設備及配套軟件購置等的科技活動產生的費用都納入了使用范圍,極大提升了企業使用創新券的積極性。 一觸即發:一張券撬動科技創新市場 以前,長興縣的企業一碰到技術難題,或者新品檢測都喜歡往上海跑。“因為上海研發資源豐富,不僅聚集了國內一流的科研機構,還有非常高端的產品檢測設備和專利技術。”浙江興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新麗說。 2013年,長興縣科技局主動與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對接,合作開啟了“科技創新券”的新型模式,向企業發放創新券。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專門為長興縣設立分中心——長興科技服務中心,為當地企業的科研需求開辟了“綠色通道”。 “政府為企業架起與上海一流科研機構合作的平臺,‘創新券’就像是一張通行證,能讓我們接觸到上海更多的高端科研設備和高新技術。”持券企業浙江新高包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建學說,公司還使用創新券,找到了向往已久的性能檢測設備,節約了80多萬元的儀器購買成本。 當下的科技資源配置“碎片化”問題較大限制了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和成果轉化。企業搞研發,需要科研儀器設備檢測,但大多數企業買不起高端精密儀器。而同時,部分高校、院所和企業的設備開發程度不高,使用效率低下,重復購置現象普遍。浙江溫嶺泵與電機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主任林芝說,創新券聯通了創新平臺與企業,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一家企業上新科技產品,必須經過大型科學儀器檢測,如果資源無法共享,企業就要自己掏錢買儀器,儀器昂貴而且使用頻率不高,就會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科技券的使用激活了科技服務市場。得知可以申請科技創新券,眾多小微企業表現出了購買科技服務的意向。科研機構也表示,政府“以券考核”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倒逼科技部門推進社會化、公眾化和市場化的改革,甚至將興起一大批新興科研服務機構。(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