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其生產機械化水平的高低對于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業現代化均有較大影響。從水稻生產的耕種收三大環節看,種植機械化一直是短板,水稻插秧機市場自然成為政府、行業、企業和用戶共同關注的熱點市場。回溯近兩年插秧機市場走勢,受利好、利空因素的疊加和對沖,市場呈現跌宕起伏的特點。在經歷了2020年增長后,去年增幅再創新高,實現“兩連增”。已經開始的2022年,市場走勢如何?值得我們思考和探討。
一、市場需求大幅度增長,乘坐式插秧機大幅攀升
2021年,插秧機市場呈穩健增長、市場需求結構逐漸優化的發展特點。市場監測數據顯示,去年累計銷售各種型號插秧機8.26萬臺,同比增長10.28%。
需求結構持續優化,步行式插秧機小幅增長,乘坐式插秧機大幅度攀升。市場調查顯示,去年手扶式插秧機累計銷售5.17萬臺,同比增長6.82%;占比62.59%,較之2020年同期下挫2.03個百分點;高速乘坐式插秧機累計銷售3.09萬臺,同比增長16.6%,占比37.41%。
二、集中度提升,又見黑馬
插秧機市場是農機細分市場中集中度較高的市場,市場競爭因品類的不同而有較大的差別。步行式插秧機市場作為低端市場,雖然產品品質、品牌在競爭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但其核心競爭力聚焦于價格和服務。與之不同的高速乘坐式插秧機市場,其核心競爭力更多取決于品牌的影響力。去年插秧機市場的競爭受環境影響較大,譬如原材料漲價、部分區域限電、疫情等,產生了較為鮮明的競爭特點。
1.市場集中度上升。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洗牌加速,由過去的百余家近年穩定在70家左右,但90%以上的銷量掌控在前10大品牌手中。去年,市場集中度進一步集中,市場調查顯示,銷量前10大品牌累計銷售7.73萬臺,同比增長17.81%;占比高達93.58%,比2020年同期上揚6個百分點。而其余60余家企業,銷量僅5000余臺,同比大幅度下滑40%以上,占比6.42%。
2.主流品牌市場表現冰火同爐,銷量前10大品牌“7增3降”。10大主流品牌中的久保田、江蘇福馬、洋馬、浙江星萊和、東風井關、常柴股份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久富小幅攀升,江蘇沃得、江蘇常發、江蘇永濤等3大品牌出現不同程度的滑坡。久保田依然位居榜首,去年銷售1.95萬臺,同比穩步增長14.85%,占比23.61%。其中,步行式插秧機銷售1.1萬余臺,乘坐式插秧機銷售8500余臺,位居第一。
去年又現插秧機黑馬—江蘇福馬,銷量超萬臺,同比大幅度增長50%以上;占比15%左右,同比提升5個百分點,其表現令整個插秧機行業側目。基本都是步行式插秧機。一個沒有黑馬出現的行業是不完整的,插秧機市場也是如此。近年,插秧機市場黑馬頻繁涌現,先有之前的星月神,突破乘坐式插秧機技術瓶頸,打破了高速插秧機長期為國外企業壟斷的神話,實現了國產高速插秧機量產;后有的久富,實現了步行式插秧機高品質增長,步入插秧機銷量前三;再有之后的沃得插秧機崛起,實現了插秧機連年的高速增長。
步行式插秧機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前8大品牌手中,去年銷量達到了5.03萬臺,同比大幅度增長19.73%;占比高達97.28%,較之2020年提升了10.49個百分點,其中,久保田、久富、江蘇福馬OEM產品三大品牌銷量均在萬臺以上,占比達到了67.3%。高速乘坐式插秧機銷量掌控在前6大品牌手中,去年銷量2.87萬臺,同比增長26%;占比92.83%,較之2020年提升6.92個百分點。其中銷量前三的久保田、浙江星萊和、洋馬占比66.08%。
3.產業集群形成,競爭優勢突出。我國插秧機市場經過多年的激烈競爭,最終形成較為穩定的產業集群。市場監測顯示,2020年落戶江浙的插秧機生產企業銷售額占比高達95%以上,其中,落戶江蘇的插秧機生產企業實現銷售額23.16億元,占比高達79.72%;浙江插秧機生產企業的銷售額也達到了4.81億元,占比16.56%。插秧機產業集群的形成,使群內企業具備了降低生產成本、交換成本的條件,更有利于提高規模經濟效益和范圍經濟效益,提高產業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三、區域市場冰火同爐,黑龍江市場獨占鰲頭
四、出口“額降量增”,出口結構變頻
五、2022年:利空因素疊加,市場或進入盤整期
今年的插秧機市場面臨著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從宏觀環境看,國際地緣沖突爆發后,導致全球通脹風險概率的上升。從能源價格開始傳導的成本推升型通脹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企業利潤從上游向中下游傳導的趨勢暫時會受到一定壓力。但是相關政策的推出,一方面夯實了對經濟增長的信心,另一方面隨著具體措施的逐步落地,也將能夠穩定住市場的風險偏好。從政策端看,惠農政策會進一步增強,尤其國家及地方的補貼政策對今年的插秧機市場的加持作用依然存在。從終端看,糧價保持高位,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對提振購機信心具有驅動作用。
從插秧機的微觀環境分析,市場動力偏弱。突出表現為:
1.因為水稻價格漲價較低,相反玉米價格大幅度增長,導致水稻與玉米的種植面積此消彼長,尤其是東北三省一區,“水改旱”現象較為普遍,水稻種植面積的縮減成為既定事實。
2.區域市場的影響,主要是插秧機需求大省黑龍江市場的影響。去年爆發于黑龍江市場的“退補”至今未解決,而黑龍江插秧機市場銷量占比近4成,對全國插秧機市場勢必會產生巨大影響。從過去的兩個月分析,在補貼政策不明朗形勢下,多數經銷商均處于觀望狀態,對市場影響很大。
3.補貼政策的影響。產品結構調整擠壓需求數量。從插秧機市場的需求結構看,近年,高速插秧機市場的占比呈逐年增長的趨勢,一些省份的補貼開始推行只補高速插秧機,譬如湖北今年的補貼政策就有這樣的明確規定,這對占比70%以上的手扶式插秧機市場產生強大壓制,對市場需求量也會產生很大影響。
4.市場結構性調整加速,近年一直高速插秧機市場表現的一直活躍,市場占比逐年增加,這與農服組織、農機(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主體的崛起密不可分,也與由土地流轉、土地托管引發的規模化經營聯系密切。由此引發的市場需求大型、高端化,對需求量產生較大擠壓。
5.替代品的威脅。插秧機市場替代品的威脅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近年水稻直播在南方市場增勢較為顯著,在浙江、上海市場調研時,一些區域的直播機銷量占比近50%,與插秧機平分秋色;二是一些南方區域開始用飛機播種水稻,雖然飛機直播效果尤其對產量的影響還有待觀察,但對插秧機市場需求還是存在一定的威脅;三是拋秧機市場,在南方一些區域盛行水稻拋秧的種植方式。
6.插秧機市場的周期性變化。從2014年以來,插秧機市場的周期一般是兩年,增兩年后接下來就是“兩連跌”,2022年的市場正處在“兩連增”后的拐點上,市場經過兩年的能量釋放,并形成需求“高地”,去年的增勢即初露疲態,周期性下滑的概率很大。
基于以上分析,今年插秧機市場下滑的概率上升。預計全年銷售7萬余臺,同比下降幅度在10%左右。
六、2022年,插秧機市場在需求結構、市場競爭、區域市場、市場價格等方面或將發生以下變化
來源: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