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中共遼寧省委召開“中國這十年·遼寧”主題新聞發布會,省委書記張國清作主題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副書記、省長李樂成回答有關提問。
張國清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十年。過去十年,遼寧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思想文化建設成效顯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黨的建設質量進一步提升,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外界對遼寧的預期持續改善,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今天的遼寧,胸懷“國之大者”,對國家重大戰略的支撐能力不斷增強。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是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大機遇,是遼寧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強有力支撐的重要體現。遼寧區位優勢明顯,處于經濟發展的黃金緯度帶,擁有一批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資源、科教、人才、基礎設施等支撐能力較強。我們堅持把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這個政治使命、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有機結合起來,謀劃建設富有時代感的高質量項目群,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遼寧振興,以遼寧振興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糧食主產省地位鞏固加強,2021年糧食總產單產均創歷史新高,暢通國家北糧南運通道,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遼寧貢獻。遼西北地區治沙、遼東地區“綠肺”“水塔”建設成效明顯,遼河口國家公園加快創建,綠水青山筑牢生態屏障。能源保障能力實現提升,遼河儲氣庫群和清原、桓仁等抽水蓄能電站加快建設,全國目前在運裝機容量最大的遼寧紅沿河核電站全面投產,國家能源安全通道作用進一步彰顯。充分發揮遼寧在新材料、精細化工、高端裝備制造、半導體芯片制造設備和工業基礎軟件等領域的產業底蘊和科技優勢,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貢獻遼寧智慧和力量,一批“卡脖子”難題取得突破,首艘國產航母、航母艦載機、跨音速風洞主壓縮機等“大國重器”在遼寧問世。遼寧振興,沈陽、大連必須率先振興。我們發揮沈陽、大連兩支“跳高隊”作用,突出“雙核”牽動輻射,中部打造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南部推進以大連為龍頭的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遼西建設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遼東建設綠色經濟區,立足遼寧、服務國家戰略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全面推開。
今天的遼寧,緊跟時代步伐,正在全面塑造振興發展新優勢。我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篤定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創新生態、創新平臺、創新人才“三位一體”推進,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能源催化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字號”創新平臺在遼寧布局,遼寧正向著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速邁進。充分用好遼寧創新資源和產業基礎,不斷提高頭部企業本地配套率、科技創新成果本地產業化率、科技型企業增長率,加快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努力讓發展優勢更加突出。2021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是2012年的2.3倍,2020年以來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年均增長34.5%。
遼寧振興首先要工業振興,工業振興就必須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級“老字號”,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裝備制造等產業賦能增效,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投入使用,參與改造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21.2%,2021年遼寧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高于全國26.9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二位。深度開發“原字號”,石化、冶金等原材料及深加工行業補鏈、延鏈、強鏈工作全面推進,乙烯、PX、PTA產能均列全國首位,“煉”有余而“化”不足的狀況正在改變。培育壯大“新字號”,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提速發展,從人工智能到集成電路,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快速成長,遼寧與北京、上海構成國內集成電路裝備產業三大重點地區。
張國清說,十年蟄伏、破繭重生,遼寧工業從結構單一走向多點支撐、多元發展,創新創業沃土上的“新苗”越來越多,新動能加快集聚,正在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世界級石化和精細化工產業基地、世界級冶金新材料產業基地。(楊陽)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