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短缺可能導致部分工廠不得不關閉,進而導致整個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崩潰。德國化工巨頭科思創時隔三個多月,再次就天然氣“斷供”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發出了警告。
科思創8月2日在其第二季度財報中表示,俄烏沖突從根本上改變了地緣政治局勢,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十分廣泛的影響。預計將為全球供應鏈帶來持續影響,導致能源價格飆升、通脹高企以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
得益于產品銷售價格上漲,科思創第二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18.9%至47億歐元;然而,由于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大幅增長以及銷量下滑,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下降33.0%至5.47億歐元。
科思創指出,今年下半年,宏觀經濟風險再次顯著增加,特別是其在德國的生產基地面臨極高的能源成和天然氣供應的不確定性。
德國的生產基地約占科思創全球產能的四分之一。科思創正在采取各種措施以在短期內減少在德國的天然氣需求,例如改用燃油蒸汽鍋爐。此外,正不斷改進現有生產技術和推出新技術,以進一步降低天然氣和能源消耗。
科思創警告稱,在接下來的一年里,如果天然氣實行定量供應,可能會迫使個別生產設施進行低負荷運行甚至完全關停,這將取決于天然氣供應量的削減程度。由于化工行業與下游行業關系緊密,形勢的進一步惡化可能會導致整個供應鏈和生產鏈崩潰。
在今年4月份召開的股東大會上,科思創當時表示,德國化學工業和其他行業必須減少對化石燃料原料的依賴,尤其是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但立即對俄天然氣實施禁運“可能導致整個生產和供應鏈崩潰”。
化工行業在德國工業體系中發揮著系統性的重要作用:該國幾乎所有工業產品的生產都依賴于化學產品,例如汽車、計算機芯片、絕緣材料、藥品,以及洗滌劑和清潔劑等。
德國化學工業協會(VCI)的數據顯示,化學工業約占德國天然氣消費量的15%,每年使用約280萬噸天然氣作為化學原料,99.3TWh的天然氣用于生產蒸汽和電力,分別占行業天然氣使用量的27%和73%。
由于俄羅斯供氣減少,多家歐洲企業業務受到沖擊。
另一家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集團27日表示,將減少化肥原料氨的生產,以降低對天然氣的需求。天然氣供應減少和價格上漲給巴斯夫帶來沉重負擔,因為該公司既用天然氣發電,又將其作為產品的原料。
此前,巴斯夫多次發出預警,若天然氣供應量低于最大需求的50%,巴斯夫將不得不縮減甚至完全關閉全球最大的一體化化工綜合生產基地——德國路德維希港的基地。
不僅是德國,歐洲化肥巨頭雅苒國際公司(YARA)不久前也表示,由于天然氣價格不斷走升,已經削減了幾個工廠的產能,將合成氨產能削減了130萬噸,尿素產能削減了170萬噸。
近期,俄羅斯對歐洲供氣量再度縮減。目前對德輸送天然氣的北溪一號管道天然氣流量已經降至產能20%的水平。
來源: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