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業歡迎人民幣“入籃” 將降低企業匯兌成本
12月1日凌晨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正式成為繼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之后加入SDR貨幣籃子的第五種貨幣,決議將于明年10月1日生效。這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隨著中國對外貿易中以人民幣計價的比例越來越高,人民幣已成為最常用的支付貨幣之一。浙江作為跨境人民幣業務第二批試點省份,自2010年6月份試點至今,跨境人民幣貿易和投資規模迅速擴大。從最初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結算,擴展到浙江企業對外投資、外商直接投資、跨境融資、跨境擔保等多個領域,形成人民幣國際化的政策框架。五年來,我省跨境人民幣業務總量達2.8萬億元,不僅方便了貿易和投資,也為浙江企業減少財務成本80億元以上。
外貿企業最關心的就是匯率。中國企業經常向貿易對象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價格和融資,換取對方采用人民幣結算,從而消除自身的匯率風險。中行浙江省分行貿易金融部副總經理郭翀表示,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推出以來,外貿企業用本幣來結算,可以避免匯率風險,同時可以利用境內外資金的利差和匯差,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出現階段性持續貶值。主營毛巾等紡織品的蘭溪市圣宇毛巾責任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姜曉偉稱,現在人民幣一貶值,客戶就會提出降價要求,這對利潤率本來就不高的企業來說“談不上利好”。實際上,在全球貿易普遍低迷的情況下,為留住市場,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主動和海外客戶分擔匯率波動的后果,這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民幣貶值給企業帶來的好處。
在此形勢下,人民幣“入籃子”令人振奮,對外貿企業具有實際意義。最直接的表現是,進出口商品可采用人民幣計價,降低了企業的匯率風險和匯兌成本,提高了進出口企業的效率。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目前外貿企業在進出口業務中,大多數選擇美元作為結算貨幣。
長興絲綢集團產品大量出口國外,董事長凌偉明認為,從長遠來看,人民幣結算是大趨勢。此番人民幣被IMF納入SDR,人民幣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貨幣,成為IMF180多個成員國官方使用貨幣。“國家強,貨幣強,對外貿企業來說,這是個好消息,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人民幣一定可以成為真正的世界貨幣,到那時,從事外貿的人將不用再糾結于匯率波動”。
對于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強勢地位,受訪的外貿企業普遍表達了樂觀的態度。從去年開始,樂清市諾華電子有限公司開始接到國外客戶采用人民幣結算的請求。總經理鄭旭進說,以往,客戶都是先用美元結算,再兌換成人民幣,非常麻煩。采取人民幣結算,能有效規避今后的匯率風險。他估計,今后的人民幣結算比例將進一步加大。
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浙企正掀起走出去的熱潮。在此形勢下,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對于有對外投資需求的企業而言,也是一個實際的利好。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賁圣林認為,人民幣“入籃”,浙商走出去,可以用人民幣作為注冊資本,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到海外去投資,對企業本身融資能力、融資成本都比較有利。
賁圣林表示,歐洲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較之前已經明顯提高。可以說整個世界經濟正在逐步向“人民幣化”方向發展。此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在歐洲的路演受到了各界的熱烈歡迎,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人民幣國際化大趨勢。(來源:浙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