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江外貿進口觀察:要“買全球”,更要補短板
是時候回看一下2015年浙江進口狀況了:據杭州海關近日發布的數據,全省2015年累計進口4392億元,在全國進口總額下降13.2%的大背景下,浙江比2014年下降12.5%。
對這個數據怎么看,數據背后有什么樣的背景,又意味著什么?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有關專家。
進口額下降不等于經濟不景氣
“2015年的進口額下滑幅度看似較大,其實主要是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影響,在進口數量上,浙江仍然是穩中有升的。”看到全年的進出口數據,浙江省商務研究院院長張漢東表示,分析數據不能只看增減幅度,還需算算背后的一本賬,進口大宗商品數量在價格下跌的同時保持數量增長,說明宏觀經濟基本面保持穩健。
對此,來自杭州海關的數據亦有佐證:2015年,浙江省進口廢金屬、鐵礦砂等20大類原材料資源性商品2187.3億元,比2014年下降17.2%,這些占全省進口總值半壁江山的商品進口均價均出現下跌,其中原油進口均價跌幅達48.3%。通過指數計算可以發現,這20大類原材料資源性商品2015年進口價格指數為74.4,即進口價格下跌25.6%;進口數量指數為111.2,即進口數量增加11.2%。由此可見,去年全省進口量仍是向上攀升,進口價格下跌是全省進口總額下降的主因。
“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有利于中國經濟降成本。有需要的企業可以趁當下大宗商品處于價格低位這一機遇,適時進口一些原材料資源。”張漢東表示,無論是套利操作還是為今后生產做儲備,對于進口企業而言,逢低吸納都可以考慮。
除了原材料資源性商品,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當下進口國外先進設備也面臨一個比較好的機遇。“例如光伏產業的前景看好,國內設備能耗大,企業對國外高端裝備需求旺盛,未來光伏行業的成套進口設備有大空間。”從事高端設備進口的浙江省成套進出口公司總經理郭春祥說。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日前接受采訪時也表示,2015年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指數為112.1,表明我國出口一定數量的商品可以多換回12.1%的進口商品,意味著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明顯改善,對外貿易效益有所提升。
“洋貨”風生水起折射供給短板
盡管全省進口總額下降,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以日用消費品和農產品為代表的進口消費品依然風生水起。現在,越來越多的進口商品已進入到尋常百姓家。
寧波海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5年寧波海關跨境電商進口貨值29.3億元,比2014年增長6.9倍;新增消費者607.5萬名,增長5.8倍;海關累計備案商品5萬多種,跨境平臺上除原來主打的奶粉、尿不濕等母嬰產品外,食品、廚衛小家電、保健品和化妝洗護用品等進口商品的銷量也節節攀升。
“2015年,我們的進口產品銷售額達到500萬美元,增幅超過100%。”義烏市金隆義境通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金旭峰對此也感受明顯,如今,他們的進口日用消費品范圍已涉及幾十個國家的上萬種產品。
自“賣全球”后,敏銳的義烏人又一次搶抓先機,喊出了“買全球”的口號。“去年義烏出臺了加快進口貿易發展的若干意見,我們每進口日用消費品1美元,就能獲得6分人民幣的獎勵。”金旭峰告訴記者,這樣的政策十分誘人,2015年以來,陸續有上百家中小微企業與他們洽談合作事宜,都希望來分一杯羹。
除了日用消費品領域,水果、生鮮等農產品進口領域也頻頻發力。杭州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浙江省進口農產品330.4億元,增長9.5%。
進口商品的火爆,得益于中國內需升級的大勢。“未來15年,中國中產階層將達到5億人,這5億中產階層將拉動中國出現3個美國市場那么大的內需。”這一年來,馬云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未來中國消費市場的新機遇。
“國內市場天地寬。”張漢東表示,在進口商品火熱、出境搶購火爆的背后,要看到國內產業創新供給的巨大空間,厘清供給側改革的努力方向。
以一款引爆供給側改革話題的馬桶蓋為例,走進位于杭州下沙經濟開發區的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杭州)有限公司,被稱為“蓋神”的總經理吳亮告訴記者,中國人并不是沒有手藝和技術,從研發技術到車間生產,吳亮的團隊是清一色的中國人。“中國制造業缺的是創新、管理和工匠精神。”吳亮說,面對國內市場消費升級的需求,中國制造企業亟須積極主動地捕捉消費者的“癢點”“痛點”,加大研發投入,比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此才能加快實現進口替代,不斷成就自主品牌、自主研發設計的高品質“爆款”。(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