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全會指出,要努力補齊制約發展最關鍵、百姓需求最迫切、今后五年必須突破的短板,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這為我們增強優勢,奮力趕超發展指明了方向。”連日來,湖州市委認真學習貫徹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精神,并將于5月下旬召開市委七屆十次全會,全面研究部署補短板工作。
去年以來,湖州市提出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湖州趕超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濱湖大城市,確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瞄準這一目標,湖州全面開展查補短板工作,共梳理出經濟發展、民生事業、生態環境、社會治理等八個方面的31個短板。特別是產業結構仍以傳統產業為主,工業經濟不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支撐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仍是目前制約湖州趕超發展的最大瓶頸。
通過打造大平臺、培育大主體、助力大創新,湖州著力補齊轉型升級這一發展短板,不斷增強科技創新驅動力。
精準發力打造大平臺
“十三五”時期是湖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面對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新增長點支撐作用不明顯的短板,該市將重點培育“4+3+N”現代產業新體系。著力打造信息經濟、高端裝備制造、健康產業、休閑旅游四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實施傳統產業提升工程,打造3個500億級產業集群;加快培育環保、時尚、金融、地理信息、新能源汽車等若干新興增長點。精準發力打造大平臺成為主要抓手。
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目前已經形成了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現代物流裝備制造三大主導產業,成為市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接下來,湖州將大力集聚各類創新資源,將莫干山國家高新區打造成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試驗區。推動南太湖現代物流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爭創國家級。進一步發揮南太湖科技創新中心、湖州國家農業科技園、長興國家大學科技園等綜合創新平臺功能,整體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加快打造創業孵化鏈條,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各類創新平臺建設。
此外,湖州市還謀劃布局了20個左右特色小鎮,涵蓋七大萬億產業以及絲綢、湖筆等特色產業,目前,已有10個特色小鎮列入省第一批、第二批創建和培育名單。
貼心服務培育大主體
針對工業經濟不強的短板,湖州市連續出招、貼心服務,大力激發企業主體活力。今年一季度,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固定資產、技改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1.1%,工業新產品產值率32.9%,發展勢頭良好。
湖州將進一步加快研究制定“金象金牛”企業的“一企一策”政策,引導其向總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產業聯盟主導型企業發展。深入實施“雙高”企業培育計劃,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到2020年新培育100家符合“高、強、好”標準的工業“雙高”企業。深入實施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繼續簡化審批流程,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在提升主體素質上下功夫,力爭到2017年新增“個轉企”1500家、“小升規”950家、七大重點產業內的小微企業3500家,培育50家小微企業成為細分行業的領軍企業。
為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加快發展,不斷壯大經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湖州正加快盤活重組市本級經營性國有資產,組建涵蓋城市建設、交通建設、商務文化旅游、產業的四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推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中的骨干帶動作用。
今年3月,湖州市出臺了《湖州市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三十六條》,切實減輕實體經濟企業負擔。此外,還落實和完善了企業技改財稅政策,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
有效供給助力大創新
湖州市委認為,當前湖州科技創新存在能力還不強、投入還不大、高層次人才仍然比較缺乏等問題,成為該市趕超發展中的一塊突出短板。湖州將從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入手,加大政策有效供給,著力補齊短板。
湖州將通過進一步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推動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機制,推廣使用“科技券”,提高軟性投資比例,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建立覆蓋創新全過程的科技創新融資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推進科技計劃體系、科研人員評價制度、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聯動推進質量強市、標準強市和品牌強市建設,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
補齊創新短板,人才是關鍵。湖州將繼續深入實施以“南太湖精英計劃”為龍頭的系列引才工程,堅持“高精尖缺”導向,到2020年力爭引進“南太湖精英計劃”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和人才1000個左右,產業緊缺急需人才5000人以上,為全市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浙江日報 記者 楊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