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對海濱之城溫嶺來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擂鼓已經錘響,浙江溫嶺比任何時期更加渴求人才。今年以來,通過出臺有力的引才用才政策,彌補轉型升級中的人才短板,溫嶺正日益成為凝聚力極強的“人才磁場”。人才科技對于溫嶺經濟格局變革的催化效應正在不斷醞釀、發酵……
招才引智:創新人才營造磁場
5月初,2043溫嶺校企人才洽談會暨“人才+項目+民企民資”對接會拉開序幕,吸引全國34所大專院校、14家科研機構和100多位高層次人才共聚溫嶺,與當地500多家企業開展洽談合作。
這次洽談會,成效如何?溫嶺市委組織部相關人員,用一個現場故事解答筆者的疑問。長期以來,溫嶺市三木機電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學森開展一項業務攻關,因缺乏相關專業技術而面臨研發難關,只能苦思冥想、孤軍奮戰。在會場,他如愿以償見到合肥工業大學的姜衛東教授,激動地一把抓住他的手不放。
“我們就需要姜教授這樣的人才和技術支撐,今后的合作空間很大。”陳學森說,原來姜衛東教授當天所展示的無刷直流電機,具有結構簡單、運行穩定、轉矩大、效率高等特點,正好與公司攻關領域高度吻合。
像這樣相見恨晚的企業家和科技人才,不勝枚舉。本次對接會上,全國各地專家帶來的新型、前沿的科研成果成為會上一道靚麗色彩。溫嶺500多家企業的負責人和研發人員紛紛尋找著自己的興趣點,希望為企業發展搜羅更有用、更先進的技術。
中科院理化所顧開選博士及其團隊,為溫嶺帶來深冷處理技術。深冷處理技術作為一種有效的材料改性手段,能夠提高材料或零部件的耐磨性、尺寸穩定性等性能,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及使用壽命。中科院理化所在國內最早從事深冷處理研究并率先實現產業化,至今研制并銷售深冷處理設備400余臺,同時還開展黑色金屬、有色金屬以及非金屬等材料的深冷處理機理和工藝研究,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余項。多年來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深冷處理工藝體系,集設備與工藝于一體的獨特優勢有效地促進了深冷處理技術的廣泛應用。
通過對接會牽線搭橋,后期不下于4次的溝通洽談,雙方達成合作意向:溫嶺將引進中科院理化所深冷處理技術,在臺州地區成立材料深冷處理服務公司。“我們將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精密化的材料及零部件深冷處理服務,改變目前區域制造以中低端為主導的局面,提升整個臺州地區裝備制造業水平,預計5年內實現年處理量1000噸以上。”顧開選說。
據介紹,起源于對接會的人才科技活動月,涵蓋內容其實精彩紛呈:“溫嶺籍在外科技人才故鄉行”“溫嶺機床工具行業品牌建設轉型提升院士行”等十大活動陸續登場,20余名科技專家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2位智能裝備領域專家為企業開課培訓,助推溫嶺“機器換人”步伐,還有醫學專家、教育專家在各自領域為溫嶺提供服務,這個月里,越來越多的溫嶺企業家集中解決了困擾其已久的“老大難”問題。
“溫嶺的發展需要人才,我們期望通過這種方式招才引智,強化科技引領,彌補企業人才短板,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溫嶺市委主要領導介紹,在精準調研梳理人才需求,定期編制重點產業人才需求目錄的基礎上,溫嶺結合本地產業發展導向,開展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外溫嶺籍人士等聯系對接,引進高層次人才帶項目來溫嶺創業。溫嶺還注重整合各部門資源和力量,注重人才、項目與本地資本的對接合作,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人盡其才:創業科技做大舞臺
中午時分,走進溫嶺城市新區工業園區的“500精英創業孵化器”,李健強正彎著身子和助手調試樣品機,滿手是油。
李健強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博士,在制冷和工業產品設計領域擁有十多年經驗,經過4年多的潛心研究,成功研發海水制冰機,可廣泛應用于遠洋捕魚業。可是,樣機生產出來,該去哪里調試呢?人生地不熟的李健強,一直為調試場地苦惱不已,打算聯絡其他團隊一起合租工作室。
一籌莫展之際,溫嶺市委組織部給他打來電話,將為他免費提供調試廠房。“好不容易擁有這么好的調試場地,我們很珍惜,正抓緊每分每秒試驗,爭取再過兩個月推向市場。”李健強嘴角帶笑,組織部工作人員告訴他,中試結束后,還可以到東部新區的“500精英創業園”進行批量生產。
據了解,李健強所入駐的“500精英創業孵化器”,是溫嶺為初創期的“500精英計劃”創業企業和科技型小微企業的項目落地和中試孵化提供的平臺。除此之外,溫嶺還量身定制個性化的人才獎勵政策,細化創業場所、資金獎勵、貸款貼息、中介支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統籌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的人才開發政策體系的有力舉措。
“在創業項目承載平臺上,溫嶺積極打造科技創業服務中心、中小企業孵化園等鏈條式創業平臺,”溫嶺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以溫嶺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為例,這家1月投用的平臺,已經成功引進各類機構14家,包括7所大學、2個研究院、4個知識產權代理機構和1個研究所。公共科技服務平臺不僅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納米,也為溫嶺企業邁向智能制造提供技術支持和專業化服務。
在電腦上利用軟件制造產品的三維模型,再將數據輸入3D打印機內,不到3個小時產品便呈現眼前。這是日前筆者在溫嶺科技創業服務中心——中國計量大學的3D打印中心看到的一幕。原本至少需要半個月才能開模成型的產品,通過3D打印大大縮短了研發的周期、降低了成本,受到溫嶺本土的摩托車零件、塑料日用品等制造企業的青睞。
浙江工業大學潘柏松帶領研發的智能制鞋涂膠生產線,在提高涂膠質量和涂膠效率的同時,還能通過計算機對環境進行實時監控,確保工人在安全環保條件下進行生產。“此外,采用這條生產線后能將人工從原先的10人減少至2人,消除大量的安全生產隱患,對溫嶺的產業結構而言很有針對性。”潘柏松說,不僅如此,他的團隊還建立溫嶺智能制鞋裝備實驗室,為溫嶺鞋業自動化、智能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今年一季度,科創中心共解決企業技術難題228項,簽訂合作合同18項,其中與7家企業簽訂‘機器換人’裝備設計研發或產品創新設計項目合同。”溫嶺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留人留心:細致服務凝心聚力
說起溫嶺對待人才的細致,從日本歸來的博士周小靖,至今難忘兩年前的一次經歷。
那是他應聘到浙江福立分析儀器有限公司的第一個年頭。一天清晨,他吃早飯過于匆忙,不小心將一顆紅棗核卡在喉嚨里。“當時,情況危急,棗核上不去又下不來,連講話都成難題。”周小靖說,他馬上開車去醫院,還在排隊之際,接到了溫嶺市委人才辦的電話。原來,人才辦得知消息后,不僅幫忙聯系好相關專家,還趕來探望他。
所幸的是,經過手術,周小靖休息兩三天病就好了。但在異鄉,溫嶺市委組織部在緊急關頭,給予他家人般的關懷,讓他備受感動。這樣的細致服務,在溫嶺引才留才工作中,只是感人一幕。位于城市核心區的溫嶺市人才公寓,4幢13層的樓房高高聳立,“共258套房間,全部面向符合條件的人才。屆時,可實現拎包入住。”溫嶺市人力社保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不僅如此,溫嶺還實施高層次人才健康管理跟蹤服務,基本健康信息收集、健康評估、健康干預、定期隨訪等一條龍式服務;落實引進人才子女入學制度,近年來共為30多位引進高層次人才解決子女就學問題。
截至目前,溫嶺共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1200多人,其中2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6人入選省“千人計劃”。截至2015年,全市共有9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65家省級科技中小企業。高新企業新增數和總數連續4年保持臺州市首位。
這些從各地而來的專家人才,正在用他們的專業所長,發揮著聚合裂變式的作用。中科院大連理化所教授梁鑫淼回到故鄉溫嶺后,一個名為“色譜分離技術”的名詞被更多人所熟知。短短兩年時間內,由他和17個博士組成的人才團隊共研發出新產品3項、新技術23項,擁有發明專利9項,其中授權專利4項。“公司生產的色譜填料,每公斤可以賣幾萬元。目前,我們正與海正藥業合作,單個合同交易額超過1000萬元。”梁鑫淼所供職的浙江華譜新創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筆者。
同樣,周小靖帶領的高端色譜儀研發團隊,也在色譜產業鏈的另一端扛起了大旗。“國內的色譜分析儀器大多處于低端狀態,引進人才,就是要實現轉型升級。”福立公司董事長黃立財介紹。今年以來,該公司已有3個新產品研發成功,正在申報專利,其中超高效液相色譜儀的研發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走在了國產高端液相色譜生產的前列。
一個個人才的加入,令溫嶺的產業結構悄然發生著變化。在新能源行業,有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柏威廉博士創辦的材料科技公司;在電子信息行業,有省“千人計劃”朱永東博士創辦的電子公司和陳俊博士創辦的集成電路公司;在機械制造行業,有“500精英計劃”潘柏松教授創辦的智能裝備公司……據了解,在目前溫嶺已落地的23個“千人計劃”和“500精英計劃”創業項目中,已有18個項目實現與本地企業和民間資本的合作,而且大部分已實現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