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被稱為區域經濟的重要命脈,對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數據顯示,2015年工業對湖州市GDP的貢獻率達44.4%,工業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42.6%,“十二五”期間工業發展的多項經濟指標位列全省前列,蓬勃發展的工業牢牢支撐起了湖州經濟的“半壁江山”。新常態下,我市的工業經濟發展面臨著諸多壓力,如何突破重圍,實現趕超發展?日前,記者采訪了市經信委主任熊全龍。
熊全龍表示,湖州工業戰線要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引領趕超發展的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生態立市、工業強市、產業興市、開放活市”戰略,以“六重”工作為抓手,緊扣提質增效升級,以創新創強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綠色智造為主攻方向,狠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務實創新,加倍努力,奮力實現趕超發展。
要實現趕超發展,必須拉高標桿,熊全龍說。要對照“中國制造2025”的要求,把自身放在全國的坐標系上去定位、去考量,切實找準與新的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動能需求、要素需求和供給需求,進一步有效化解工業化高速發展階段積累的各種結構性矛盾,在繼續保持工業中高速增長的同時,提升工業發展質量。要對標省內、長三角地區等周邊先進發達地區,學習他人的長處,揚長克短、贏得競爭。要敢于同省內外先進地區去賽跑,要敢于在全省乃至全國爭先進、創優秀。熊全龍說,在“十三五”期間,湖州工業要盡早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千億大關的趕超目標,工業在全省排位向前移、質效進前列。
要實現趕超發展,必須狠抓重點突破。熊全龍說,全市工業戰線要緊緊圍繞工業三大短板,善于抓住重點,從最關鍵、最急迫的地方著手,以重點環節的突破帶動整體工作的提升。一是要堅定不移地壯大工業總量。加大企業主體培育力度,著力提升產業平臺承載力,加快引進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壯大工業經濟規模。“十三五”期間,力爭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5%,繼續保持中高速的發展速度。二是要堅定不移地優化產業結構。“十三五”時期,要積極瞄準“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和省七大萬億級大產業,重點發展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提升發展金屬新材、綠色家居、現代紡織、時尚精品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培育地理信息、物流裝備、純電動整車及動力鋰電池、美妝產業、通用航空等若干個引領未來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推動湖州工業向中高端邁進。到2020年,力爭全市工業主導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占比達到60%以上。三是要堅定不移地提升創新能力。“科技創新是工業轉型升級的主要驅動力。”熊全龍說,要突出重點領域、瞄準關鍵環節來加大創新投入,突出行業制造創新中心、新興產業發展聯盟、企業技術研發中心來提升企業創新水平,突出高端科技人才、技術性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來強化人才支撐,加大滿足市場需求的新產品開發力度,提高新產品的貢獻度。到2020年末,力爭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率達到35%以上。
要實現趕超發展,必須優化發展環境。熊全龍說,全市工業戰線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企業發展環境,保障重點任務的實施,助推趕超發展。要擴大資源要素綜合評價制度的實施面,全面完善以“四換三名”為核心、“畝產效益”為導向的企業分類綜合評價工作,加快制定綠色制造行業標準,以市場化要素配置改革,推進湖州工業綠色發展。深入推行“零土地”技改項目承諾備案制、準入標準制、企業依法承諾制等制度,進一步擴大企業投資項目政府不再審批改革試點。“企業是工業經濟的細胞,在企業指導扶持方面,工作必須細致、服務必須準確、政策必須強有力。”熊全龍說,工業戰線的同志要進一步發揮好服務、指導、督促職能,扎實開展降低工業企業成本行動,抓好《減輕企業負擔36條》等國家、省、市有關減輕企業負擔各項政策的落實,制定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實行“清單之外無收費”。進一步發揮政策的激勵導向作用,完善制造強市、工業強市的相關政策,有針對性地加大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扶持政策,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助推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湖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