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等七部門日前聯合印發了《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提出了穩增長目標和與船舶行業等下游行業加強合作的措施。9月7日,在2023船舶用鋼供需座談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駱鐵軍認為,鋼鐵行業對市場環境變化的長期性和必然性有了更加現實、更加清醒的認識,從近兩個月的行業運行情況來看,為實現供需動態平衡所采取的產量調控措施正在顯效,經濟效益趨穩向好。鋼鐵行業有信心做好后續的工作,號召鋼鐵企業按照供需合理安排自己的產量,將更多的精力花在品種、質量和服務下游行業的深度上。
2023年以來,我國鋼鐵行業運行環境較為嚴峻,鋼鐵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產量大于需求、鋼材價格下跌、原燃料成本上升等挑戰,整體經濟效益處于近年來較低水平。目前,鋼鐵行業和船舶行業正處于不同的產業周期之中,雙方更要進一步加強溝通、加強理解、加強合作。駱鐵軍介紹說,現在我國擁有中厚板產線70余條,產能超過1億噸,其中寶武、鞍鋼、沙鋼、湘鋼、日鋼營口中板、南鋼共擁有7套五米軋機。2021年,大宗原材料市場大起大落,鋼鐵和船舶行業通過簽訂長期協議等方式積極合作,平抑了一定風險。2022年以來船舶用鋼穩定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鋼材需求。
隨著我國船舶行業高附加值船型訂單比例上升,船用高端鋼材供給能力不斷提高,大型集裝箱船用止裂板全部實現國產替代,化學品船用雙相不銹鋼國產化率由不足50%提高至90%以上,國產高錳鋼罐項目順利開工,國產薄膜型LNG船罐專用不銹鋼通過專利公司認證,鋼鐵—船舶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質量水平明顯提升。在鋼鐵與船舶兩個行業進一步加強緊密合作的同時,仍有許多提高的空間,例如船舶企業智能化升級對鋼材質量穩定性和定制化配送提出更高需求。鋼鐵與船舶兩行業共同消除供需銜接中不利于雙方合作和高質量發展的弊端,繼續加強合作,攜手實現產業鏈共贏,共同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吳強表示,船舶工業和鋼鐵工業的關系密不可分,正是得益于我國鋼鐵企業的大力支持。2021年以來,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船舶工業迎來了新一輪的上升周期,中國船舶工業在鋼鐵工業的支持下,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穩步增長,我國造船用船板無論是產品產量還是質量都基本滿足了國內船企快速發展的需求,我國95%以上的造船用鋼實現了國產化替代,僅有少量產品還需要進口。
近年來,配合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鋼鐵企業在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產品用鋼領域不斷探索,與船舶企業在高端品種領域開展聯合攻關,實現了薄板型液化天然氣船用殷瓦鋼、超大型化學品船用雙相不銹鋼、海洋工程裝備用低溫鋼、大型集裝箱船用止裂鋼、豪華郵輪用薄板等產品研發突破和產業化應用,為我國造船企業搶占國際市場份額、提高國際競爭能力提供了支撐、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幫助我國船舶工業超過日本和韓國等主要競爭對手,實現了造船大國的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