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共享汽車成為熱門詞語,繼北京、深圳后,共享汽車“TOGO”的首批100輛全新smart又開始攻占上海各大時尚地標。
以目前的中國汽車使用情況來看,“共享汽車”的市場潛力巨大。在公租自行車實行的幾年間,綠色出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而共享汽車的出現,遠遠勝過此前的公租自行車。畢竟公租自行車代替的本就是無污染的自行車和步行,而“共享汽車”代替的卻是極易引發霧霾、擁堵的燃油汽車,特別是多如牛毛的家庭汽車。因此,“共享汽車”的出現將大大改善空氣質量和交通擁堵情況,也將成為治理“大城市病”的一個有效辦法。
共享汽車優勢明顯
一方面,“共享汽車”的消費價格既低于出租車,更遠遠低于私家車。以北京為例,有媒體記者選擇一輛奇瑞EO新能源車下單,收費是每公里1元加上每分鐘0.1元。他開車行駛了9公里,用時66分鐘,費用總計才15.6元,遠遠低于北京市2.3元每公里的出租車運價。
如果是私家車,目前一個家庭養一個車,一年至少得1.5萬元,這還不算一年的停車費用、洗車費用,如果全加上,一年至少得兩萬元;而如果使用“共享汽車”呢,一年頂多1萬元足夠了;同時還不用你去洗車、還不用你去提心吊膽防剮噌、防偷盜等。因此,道哥認為,“共享汽車”的出現,會使好多本想購買車的人放棄了這個想法。
共享汽車操作十分便利
另一方面,共享汽車的主要來源是新能源汽車,這種汽車的最大好處就是減少空氣污染,降低對能源的依賴性。在國家大力提倡節能減排的政策下,共享汽車已經具備發展的政策基礎,在未來勢必重新定義人們的出行方式。
共享汽車發展需要配套設施
然而,“共享汽車”這種相對綠色環保、資源共享型的創新出行模式,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和成長空間。但是,這些特大城市的限行限購政策和停車場地稀缺,也給“共享汽車”的發展帶來很大的障礙,如何平衡是擺在城市管理者和“共享汽車”運營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首先就是當前共享汽車數量太少,供不應求。共享汽車受成本、指標、政策限制,不可能像共享單車一樣隨處可見,做到讓用戶就近取車、到達目的地或目的地周邊就近還車,就需要配備很多車輛,鋪一張巨大的共享汽車服務網,在目前的城市狀態下很難實現。
另外,新能源汽車發展仍不完善,充電樁問題遲遲沒能得到有效解決,再加上以現今的汽車保有量,停車位已經處于緊張狀態,城市配套設施仍會是當前制約共享汽車發展的障礙。但相對于這些硬件設施來說,共享汽車是一種新生事物,交通違規難處理才是共享汽車發展的最大“攔路虎”。共享汽車隨取隨用隨還的特性,讓運營方對車輛出現事故的責任判定比較困難,使事故后責任界定不清晰。目前法律責任如何認定尚是模糊的概念。
因此,共享汽車這種相對綠色環保、資源共享型的創新出行模式,在北上廣深等交通擁堵的一線城市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和成長空間。然而,共享汽車的良性發展需要城市既有資源的優化、公共政策的配套、安全機制的設計,更要對安全漏洞“零容忍”,實施強制保險,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才能將共享汽車的上路風險降到最低。
(新聞來源:機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