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品牌不斷崛起的根本在創新,其中既有專利的積累、關鍵技術的創新,也有模式的更新、設計的創新。在“中國制造2025”從概念變為現實的過程中,通過技術創新贏得市場、通過品牌塑造鞏固市場,必將成為國內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根本所在。只有心無旁騖聚焦于創新的企業才能贏得最后的機會
聯想集團日前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集團營收和利潤均出現下滑,移動業務尤其是手機業務的拖累是重要原因。顯然,這家PC行業巨頭向移動互聯網的轉型不太順利。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公司采取的精品和高價格策略導致了手機業務收入下跌。事實上,在手機領域采取精品和高價格策略的典型代表華為,近年來卻在全球手機市場銷售量節節攀升,已將提升利潤作為下一個目標。這其實給處于兩端擠壓中的中國制造提供了有益借鑒。如何在失去人口紅利和成本優勢的情況下,向上突破高端找到新的優勢?無他,唯創新爾。
聯想手機一直試圖復制在PC領域的成功模式。剛進入智能機時代,聯想就通過推出樂phone等產品,再依靠與移動運營商的深度合作,利用渠道優勢在國產手機市場贏得先機。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手機產品更加注重個性化,而聯想卻“沉浸”在運營商補貼的“溫水”中,對市場和消費者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高價之下的口碑日漸下滑。2014年初,聯想試圖通過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業務“逆襲”,然而事實證明,移動業務與PC業務不同,外觀設計、人性化操作等消費者體驗更為重要。聯想沒能追趕上手機市場的變化,而其他國產手機卻依靠低價的互聯網營銷或高端的核心技術研發先后崛起。
國產手機品牌不斷崛起的根本在創新,其中既有專利的積累、關鍵技術的創新,也有模式的更新、設計的創新。比如,在高端手機領域已建立起強大品牌效應的華為,一直堅持技術的自主創新和品牌的自我培育,投入巨額資金自主研發、制造手機芯片,是目前屈指可數的既能造手機又能造手機關鍵部件、擁有垂直產業鏈的企業之一。正是這樣擁有垂直產業鏈的廠商,在主導著全球手機行業的格局,也將在手機行業下一輪大變革中占據先機。不僅華為,其他的國產品牌如OPPO、vivo,也在激烈競爭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力點。他們瞄準用戶需求導向,通過創新把握機會,在國際市場不斷開疆拓土,顯示了中國制造的競爭力。
說到底,手機只是我國制造業中的一個門類,但我們能通過這一門類的崛起找到“中國制造”做大做強的路徑。在“中國制造2025”從概念變為現實的過程中,通過技術創新贏得市場、通過品牌塑造鞏固市場,必將成為國內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根本所在。正如手機行業一樣,每一輪的技術革新過程中,都會倒下一批廠商,也會崛起一批新星,只有心無旁騖聚焦于創新的企業才能贏得最后的機會。
反觀當前的國內制造業企業,恰恰是在諸如手機芯片這樣的基礎部件上表現出不足。雖然華為靠自主研發制造芯片,但更多的國產手機廠商還是依賴國外產品,滿足于組裝和模仿的微薄利潤,不愿潛下心做研究。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將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國內企業必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特別是針對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攻克對產業競爭力整體提升具有全局性影響的關鍵技術。同時,要提高設計能力,推進制造業品牌建設,圍繞研發創新、生產制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全過程,提升內在素質,借此提升跨國經營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