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來,經濟增速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特點越來越明顯,同時各地各行業經濟走勢日益分化。這表明,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正在向更高水平躍升,經濟增速相應地由高速轉為中高速;另一方面,我國經濟正在經歷全方位的轉型升級,這一過程非常艱巨復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逐步深入推進。
經濟轉型升級首先表現為技術進步形態的轉型。經過多年快速工業化,我國已經形成了龐大的產能規模和齊全的產業門類,擁有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產業配套能力、技術成果產業化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但應看到,這種傳統工業化主要采取的是低成本替代策略,以模仿創新的方式快速摘取產業技術“低垂的果實”,向各產業領域的開闊地推進。目前,面對產能過剩和市場飽和的局面,必須從模仿創新向自主創新轉變,努力攀向各產業的制高點,拓展產業發展的新空間。這是產業技術變遷的一次巨大跨越,既要實現累積性技術進步,更要實現開拓性技術進步。特別是在當前新一輪產業革命蓄勢待發、信息通信技術突飛猛進的背景下,我國有望在新技術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邁入世界先進行列。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技術進步形態的轉型具有雙重含義:一是全面摘取產業技術“高懸的果實”,二是大力開拓高新技術產業的嶄新領域。值得指出的是,這一過程對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都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加上目前我國勞動人口正處于代際更迭中,需要著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加強人力資本積累,同時妥善應對下崗分流人員再就業問題。
企業家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領軍者和組織者。無論是技術進步形態轉型還是勞動力結構轉型,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企業家行為的引導。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家發揮了積極有效、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應看到,很多企業家更注重技術模仿和產能擴張,存在急于求成心理。一些企業稍有盈余就傾向于搞“資本運營”,一些企業家過快轉向從事投資活動,也有一些企業家將獲取政策優惠和財政補貼作為快速獲利的方式。更好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鼓勵企業家將更多資源要素投入創新創業活動,把精力主要放在技術進步、質量提升和發展實體經濟上。
在經濟轉型升級中,政府在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制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過去,一些地方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干預過多過細,如直接安排投資項目、實行特殊優惠政策、提供差異性補貼等。其本意是為了縮短市場調節的時滯、減少市場失靈,但也容易給市場主體發出錯誤信號,甚至破壞正常的激勵機制。同時還使一些市場主體對政府產生依賴,希望政府能“指條道、幫一把”“扶上馬、送一程”。有鑒于此,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應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特別是著力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環境。應通過合理的制度和政策安排,形成更加有效的激勵機制,讓真正的自主創新行為獲得合理回報。當前,應最大限度減少自主創新活動的制度成本,充分調動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
經濟轉型升級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變革,其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欲速則不達。只有在穩增長、穩金融、穩預期的前提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市場活力,深耕實業、久久為功,才能推動經濟向中高端水平穩步邁進。(金碚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會長)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