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在德國漢諾威舉行的CeBIT展覽會上,福大自動化研究院院長正好與記者同乘一輛車,他分享了他對阿里淘寶如何治理假貨的看法:只有當互聯網與制造業進行融合,消費者可以與生產制造的全流程都在一個透明平臺上完全無縫化,假貨的問題才能夠真正解決。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不僅僅是解決假貨問題,而且對互聯網產業向更深、更廣闊的空間發展,對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都是必需的。
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能夠將中國的制造業帶到更高的價值空間。這是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透露的一個故事:2043年1月15日,海爾集團宣布54億美元并購美國通用電氣(GE)家電業務。GE家電高層在與海爾集團交流的過程中透露,目前,GE家電也剛剛開始向用戶交互商業模式轉型,意味著世界家電名牌GE與同樣在推進工業互聯網的海爾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2017年3月海爾宣布以自主研發的互聯網工廠平臺“COSMO”為核心,加上智研院、智能裝備、智能控制、精品模具5大業務組建智能制造新產業板塊,進軍智能制造,推動工業互聯網,這又為海爾帶來了新的價值空間,而且有專家評論,海爾的互聯網工廠平臺維度更多、格局更大,超越了GE與西門子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一直以來中國制造業都處于全球制造業價值鏈低端,難以擺脫“追隨者”的命運,海爾的故事給出了諸多啟示。
當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快速發展、智能科學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并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正引發制造業制造模式、制造流程、制造手段、生態系統等重大變革。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正是新一輪工業革命主要特征,中國已經錯過了前幾次工業革命,這次是中國制造業突破的重要機遇,我們不能再失之交臂。
究竟應該如何來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院士看來,要用好技術,在技術手段的維度上需要重點關注四類技術的融合,即新興信息技術、新興制造技術、智能科學技術以及制造領域應用技術四類技術的深度融合。要重點關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高性能計算、仿真、網絡安全、智能終端等新興信息技術智慧化和3D打印、智能化機器人、智能制造裝備等新興制造技術智慧化的快速發展,以及如機器深度學習、大數據驅動下的知識工程、基于互聯網的群體智能、跨媒體推理、人機協同的混合智能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新發展。同時,需要重視網絡、平臺、數據等方面的安全防護建設和可信機制建立。
在關注四類技術融合的同時,記者認為要想更好地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必須有“組合技術”能力。某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負責人曾對記者表示,我們目前很多技術工具已經很成熟,難點是如何在眾多的技術中選擇并以恰當方式組合、取舍,達到解決具體問題的目的。而在他的公司中最缺的就是有“組合”技術能力的人。
專家觀點
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
推動工業互聯網需要強化頂層設計
在智能制造方面,全球有幾種模式:一個是德國的工業4.0,以西門子為代表;一個是美國的工業互聯網,以美國通用電氣為代表。我國政府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這是國家戰略。在工業互聯網的巨大機遇面前,美國的GE和德國的西門子作為兩國智能制造的代表,已經開始探索開放共享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分別推出了Predix、Mind Sphere平臺,構建互聯網生態體系。中國智能制造希望能成為世界第三極,因此以海爾cosmo平臺為核心的智能制造模式引人關注。
在推進工業互聯網過程中,應防止兩個誤區:一是以為智能化就是設備的自動化,其實智能化絕不僅僅是設備的自動化,更主要的是用互聯網的思維與用戶聯在一起。二是在智能化的過程中,一定不能把消費者擱在外面,應將消費者變成一個產消者。他既是生產者,也是一個消費者,他一定要融入到企業里面來,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中國的智能化。
關于工業互聯網,政府應做什么呢?我也提了一個建議。從政策和法律的頂層設計切入,全方位地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特別是支持有實力的大型企業,開展互聯網發展的實踐,推動制造業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來促進制造業企業做大做強。
工業互聯網平臺,一定會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工業互聯網也一定會成為制造業國際競爭戰略制高點。現在很多企業在做,說明這個時代來臨了。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樊會文:
企業需要找準融合定位和創新點
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因為制造業和互聯網的融合會產生很多新產品、新業態、新的生產運作模式。一方面,新產品不斷升級,就不斷創造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產生了一種新的供給方式——精準供給。以前的制造業是先生產大量的產品,放在倉庫里,在商場慢慢銷售。而互聯網生產方式是先有上網訂購、產生訂單,然后根據需要生產,這就減少了倉儲和庫存,實現了精準生產,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非常好的入口。《中國制造2025》戰略有一條非常明確的主線,就是通過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來推動工業強國建設。現階段“兩化融合”主要體現在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這種融合是全面的,包括生產、經營等制造業各個環節。不同階段的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也有不同的重點。所以說融合貫穿整個制造強國建設的全過程,貫穿制造業創新與變革的全領域。
我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深度與先進國家有一些差距,但不是很大,因為這種融合本來就是近幾年的事情。在融合方面,我國企業探索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與先進國家在一個起跑線上。融合的差距不是融合本身,而是工業基礎能力,包括工業管理能力、數字化基礎、自動化技術等。國家還要加大對基礎領域研發的支持和資助。
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貫穿制造業全過程和所有的環節、領域。每個行業融合的重點不一樣,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創新點。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
電子商務是融合的最先切入點
我們為什么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提供更高質量的有效供給?除了我們當前發展的階段以及全球性的經濟發展面臨困境等原因外,還有一個大背景就是新產業變革帶來的巨大影響,這對全球的供給能力和供給結構都提出了新要求,這次的新產業變革正是以信息通信技術和制造業尤其是互聯網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作為主線。因此,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不僅可以解決當前的去產能、去庫存等短期需求,還是我們打造適應長期發展和更有競爭力的供給能力的長遠舉措。
全球及我國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都還處于起步階段。與制造強國相比,我們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有特色有優勢,但在生產的智能化以及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的深度等方面差距還比較大,尤其是中小企業比較滯后。具體來看,支撐融合發展的要素,包括傳感器、軟件、芯片、自動化、數據分析等技術和解決方案與制造強國差距很大。
為什么營銷環節是融合最好的環節?原因一是動力,二是能力。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最先發生的一定是在其能發揮直接作用的環節,而營銷環節能直接獲取更大的銷售額和更多的服務價值,所以電子商務成為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的最先切入點。從能力上看,做電商也相對容易,而要把互聯網技術貫通生產線、研發設計、產品全生命周期等,挑戰還是比較大的。
來源:中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