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整車制造商的實力大幅提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離做大做強還有不小差距。跨國零部件公司紛紛進入中國,在乘用車零部件和商用車零部件領域迅速擴張,中國本土零部件企業面臨嚴峻挑戰。
前不久,全國汽配會組委會在哈爾濱舉辦了主題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急需做大做強”的論壇。“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急需做大做強是毫無疑問的,最關鍵的問題是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如何做大做強。”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田亞梅開門見山地說。
“買技術的時代已經過去,自主創新的時代到來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指出,“主機廠和零部件廠要聯合起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我們要以自己的智慧,提升零部件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開拓國際市場。”
整零關系是專家在此次論壇上提及最多的內容。北京源流汽車營銷咨詢有限公司總裁聞佳平說,過去中國的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沒有形成良好的“共生關系”,主要原因是,整車企業過度依賴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零部件企業過度依賴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現在,情況已經發生變化。
目前,主要企業集團需要與一級、二級甚至三級供應商簽合同,單一產品的供應商數量多。同時,整車廠受市場競爭的壓力,正在逐步減少供應商的數量。從發展趨勢看,汽車集團內部不同整車廠將設有獨立的采購部門,零部件系統將從整車廠剝離出去。采購逐步走向全球化,將集中于幾個實力較強的供應商,也將建立良好的長期伙伴關系。這是與會專家一致的看法。
配套方向改變也將促進零部件行業的整合。田亞梅說,到2010年,大規模整合后的中國零部件供應商將比現在減少70%,將形成20~30家一級供應商、250~350家二級供應商、1250~1500家三級供應商。“零部件供應商將與整車制造商共同解決價格、規模、質量和研發等問題”。
“零部件企業需要在營銷上變被動為主動,搞好大客戶管理和信息化管理。面對這一變化,零部件企業需要根據整車廠的變化作出相應調整。”聞佳平說。調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實施標準化工程,減少專用件數量,盡可能采用通用件;實施價值工程,剔除不必要的功能,尋找替代材料或者通過創新實現簡單化;通過信息化管理加強在生產、供應、開發方面與整車廠保持同步,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通過信息流配合整車廠實行準時化生產方式和看板管理方式。此外,開發能力、質量和成本成為市場競爭焦點,整車廠技術中心要求零部件企業參與研發。某些大的主機廠和零部件企業已經率先一步,作出了榜樣。
零部件企業如何應對新型的整零關系和整合趨勢呢?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勤練內功,從組織、資金、技術角度進行調整,將是零部件企業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惟一的出路。“在組織結構調整、加大投資的過程中,強調研發重要性,形成自主開發能力,實現良性循環,將是優秀零部件企業的發展方向。”聞佳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