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若干中國品牌汽車企業產銷量進入世界前十,形成若干家進入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中國品牌汽車在全球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邁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近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聯合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描繪了我國實現汽車強國夢的宏偉藍圖。對此,本報記者采訪了工信部裝備司有關負責人。
產業大而不強問題依然突出
2043年,我國汽車產銷突破2800萬輛,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國品牌汽車銷量占比50%左右。預計2020年我國汽車產銷將達3000萬輛左右,2025年將達3500萬輛左右,牢牢占據全球“老大”位置。
與此同時,我國汽車產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表現在關鍵核心技術掌握不足,產業鏈條存在短板,創新體系仍需完善,國際品牌建設滯緩,企業實力亟待提升,產能過剩風險顯現,商用車安全性能有待提高。此外,巨大的汽車保有量帶來的能源、環保、交通等問題日益凸顯。
“實現汽車強國夢,《規劃》不僅提出了具體的時間表,而且明確了汽車強國的六大細化考量指標。”該負責人解釋說,核心技術、企業品牌、國際市場份額等汽車強國基本要素逐步成為行業共識,為此,《規劃》對應提出了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中國汽車品牌全面發展、國際發展能力明顯提升三個目標。其中,到2020年,中國品牌汽車逐步實現向發達國家出口;到2025年,骨干汽車企業研發經費要占營業收入的6%左右,骨干企業新車平均故障率達到國際一線品牌同等水平,中國品牌汽車在全球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此外,從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規劃》還提出了全產業鏈實現安全可控、新型產業生態基本形成、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高等三個目標。一是培育國際大企業集團,到2020年培育形成若干家進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若干家超過1000億規模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到2025年培育若干家進入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突破產業鏈關鍵短板,掌握從零部件到整車的關鍵核心技術;二是品牌認可度、美譽度及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到2025年,若干家中國汽車品牌企業產銷量進入世界前十強,中國品牌汽車實現全球化發展布局;三是節能減排成效顯著,其中乘用車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2020年和2025年分別降到5.0升/百公里、4.0升/百公里,商用車燃料消耗量逐漸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新能源汽車能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成突破口
終身免費質保、終身免費道路救援、終身免費數據流量,包月購買、包里程購買、線上銷售、朋友圈共享;全球首款“充電5分鐘,行駛兩小時”的電動汽車;全球首款互聯網汽車,全球首款搭載“數據引擎”的汽車,全球首款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汽車,全球首次“思想眾籌”造車活動……在日前開幕的2017上海國際車展上,中國品牌汽車順應行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大勢,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新商業模式領域的探索和嘗試,引發了行業熱議,也讓人們看到了我國加速實現汽車強國夢的希望。
而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加速跨界融合,構建新型產業生態,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由大到強發展,正是《規劃》全面分析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汽車產業的深刻影響后,為我國汽車產業開出的一劑“良方”。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孕育突破,能源革命和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汽車產業與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深度融合,消費趨勢、制造過程、商業模式、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變革,全球汽車產業生態正在重塑。”該負責人表示,這為中國品牌汽車加速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提供了難得機遇。而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有望成為搶占先機、趕超發展的突破口。
204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51.7萬輛,連續兩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累計推廣超過100萬輛,占全球市場保有量50%以上,產業規模全球領先,建立了結構完整、安全可控的產業體系。下一步,《規劃》提出要重點圍繞動力電池與電池管理系統、電機驅動與電力電子總成、電動汽車智能化技術、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和純電動力系統等6個創新鏈進行協同攻關。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要占汽車產銷20%以上。
目前,國內大部分車企已發布了各自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規劃,部分企業進行了自動駕駛汽車研發與功能演示,眾多互聯網和新興技術企業也紛紛進入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技術發展和產業布局初見成效,但仍存在基礎技術薄弱、協同推進不夠等問題。《規劃》提出加大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攻關,重點攻克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核心關鍵技術,促進傳感器、車載終端、操作系統等研發與產業化應用。此外,《規劃》還明確盡快出臺測試評價體系,分階段、有步驟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范,穩步擴大試點范圍。《規劃》提出,到2025年,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能化,高度和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開始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