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沒人會懷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連接紅利已趨向平緩,而技術紅利的下個“繼任者”也已達成共識,那就是人工智能(AI)。
阿爾法狗橫空出世戰勝李世石,讓全世界看到了人工智能對未來的影響。當前,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向創新驅動發展的轉變,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生態,促進人工智能在經濟社會重點領域推廣應用,打造國際領先的技術體系,是“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重要組成部分。
近日,由河北省政府主辦,華夏幸福等承辦的“京津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高端會議”在河北省廊坊市舉行。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石勇,華夏幸福產業發展集團總裁趙威,阿里云AI首席科學家閔萬里,以及來自騰訊、百度、科大訊飛、柔宇科技和以色列庫克曼投資集團等共計近300人出席了會議。與會嘉賓圍繞大數據應用、計算機視覺革命、無人駕駛技術等前沿科技進行了主題演講,并對人工智能落地實體經濟、人工智能與工業機器人融合發展的現狀和技術難點、京津冀區域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差異化發展之路等主題展開討論。
中國迎來“后發制人”的機遇
麥肯錫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四大趨勢的合圍正讓AI來到產業落地的拐點:一是在產業鏈基礎層,數據資源的規模及種類大幅增加;二是半導體廠商及CPU和GPU巨頭都把AI視作新目標;三是開源人工智能平臺的數量和規模持續激增;四是科技巨頭和風投正日趨關注人工智能跨行業創新應用的初創公司。
以上拐點將給予中國一次“后發制人”的機遇。麥肯錫預計,中國人工智能應用市場將以50%的增速逐年增長,遠超全球市場20%的復合年增長率。
為什么?首先從底層技術上,深度學習以一種非常精煉的算法模型解決了過去復雜的輸出模式,降低了參與者門檻。從產業資源上,如李開復所言:中國每年畢業上百萬的工程師,沒有任何其他國家能做到這一點,“一名優秀的數學和計算機專業應屆畢業生經過6個月培訓,就可以進入人工智能行業,成為合格的人工智能工程師。”這本就是巨大的人才資源優勢。
更重要的是,就像“互聯網+”連接紅利源自傳統基礎產業的羸弱,中國也有許多傳統行業需要通過AI完成產品升級,“如果有AI和大數據技術想賣給美國銀行,可能它們已經打磨得很好了,但在中國很多銀行卻能夠非常快速地產生價值,幫助他們賺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營收,他們當然愿意花錢買這樣的服務。”
最后,在中國,數據獲取相對容易——常識是,海量數據是訓練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的養料,于是在交通(看看滴滴的崛起和無人駕駛的發展便知)、金融、醫療等數據資源豐裕的領域,人工智能的示范效應已經非常明顯。
加快產業化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對AI產業的扶持也令人欣喜。去年至今,一次次中央出臺的文件擲地有聲:去年5月23日,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網信辦聯合印發《“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表示到 2018年中國將基本建立人工智能產業體系、創新服務體系和標準化體系,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AI骨干企業,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能市場應用規模。去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要求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生態,促進AI在經濟社會重點領域推廣應用。今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關于促進移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就包含加緊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微機電系統等新興移動互聯網關鍵技術布局。
在AI產業落地過程中,除了中央自上而下的決策,地方政府和相關產業園區的資源整合同樣意義非凡。若將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視作一個產業整體,各方扶持力度已著實不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20多個省市把機器人作為重點產業進行培育,全國已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超過了40個。
在具體區域建設上,各種原因的合力,正在讓京津冀地區在智能產業發展中占領先機——北京的龍頭地位自不必多言,從最精尖的腦科學基礎研究到主導各種智能產品的創意落地,這里集聚著這個國度最頂尖的技術大腦。而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深入推進,河北作為協同發展的重要環節,正在釋放日趨重要的區域價值。
其中,華夏幸福在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落地方面做出了積極嘗試。其悉心打造的香河機器人小鎮,集孵化加速、智能制造、創意體驗和生態涵養于一體,截至目前已累計簽約德國尼瑪克和匯天威等各類領軍企業近50家,涵蓋工業、醫用、軍工機器人、3D打印和無人機等多門類機器人項目,是京津冀產業鏈最全的綜合性機器人產業集群。
新聞來源:人民郵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