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飛馳神州大地、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港珠澳大橋將全線貫通、北斗將開始全球組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加速推進。集合力、匯民智的重大工程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勁動力,也成為引領實體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是立國之本。我國在實施重大工程項目的過程中,突出了對促進經濟發展、解決發展瓶頸的針對性,彰顯了對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的帶動力,體現了對推進生態保護、民生改善和社會公平的影響力。這對于幫助實體經濟克服現實困難,實現振興發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首先,供給的質量和效率不高,這是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圍繞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我國在高端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化等諸多領域不斷加大創新投入,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集中力量、協同攻關。
隨著這些技術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可以推進制造業的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化,幫助實體經濟從要素驅動轉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使實體經濟在參與全球競爭中加速走向價值鏈中高端。
其次,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中,有不少領域存在產能過剩的現象。我國加快了高鐵、橋梁、公路等重大工程建設,部分重大工程已經走出了國門。這些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騰挪出必要的空間。而且,農業現代化重大工程、高端裝備創新發展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行動、信息化重大工程等重大項目的實施,對未來優化結構、提高供給質量也將起到積極作用。
此外,當前實體經濟面臨的壓力大,與民間投資活力不強密切相關。通過在工程項目建設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可以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拓寬各類市場主體的投資渠道,為民間資本提供廣闊舞臺。
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已經成為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成為穩定中國經濟的“平衡器”。在未來發展中,我國還應繼續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重大工程部署,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搶占事關長遠和全局的戰略制高點,為振興實體經濟提供更強有力的抓手。(洪觀平)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