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取消和下放一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簡化審批程序,促進制造業創新和提質;決定在部分省(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升級。 |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取消和下放一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簡化審批程序,促進制造業創新和提質;決定在部分省(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升級。
會議指出,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關鍵支撐。按照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要求,簡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和審批程序,并強化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有利于放寬市場準入、激發社會投資活力、促進“中國制造”品質升級。經過多輪改革特別是2015年以來持續加大改革力度,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已從最初的487類縮減到目前的60類,許可前置條件大幅取消。會議決定,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 一、進一步壓減生產許可 對能通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保障質量安全的輸水管、蓄電池等19類產品取消事前生產許可;對產品質量較穩定,但與大眾消費密切相關、直接涉及人體健康安全的電熱毯、摩托車乘員頭盔等產品,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實行強制性認證,不再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經上述調整后,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將減至38類。同時,對仍需實施生產許可,且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有效的化肥等8類產品,將許可權限下放給地方質檢部門。 二、授權質檢總局在部分地區和行業試點簡化生產許可證審批程序 取消發證前產品檢驗環節,改由企業提交有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產品檢驗合格報告。將前置審查改為后置,企業提交申請并作出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的承諾后,可以先領取生產許可證再接受現場審查,實行“先證后核”。后續監管如發現不符合要求,即依法撤銷許可證。 三、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按照“雙隨機”方式加大抽查力度,增加抽查頻次和品種,擴大覆蓋面,尤其對此次取消許可管理的產品要實現抽查全覆蓋。 新聞關注—— “中國經濟下一階段仍可保持穩中向好”——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展望經濟運行趨勢 14日發布的5月份中國經濟主要指標顯示,中國經濟運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針對外界關于中國經濟未來走勢的關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說,從產業支撐、發展動力、發展信心、發展環境來看,中國經濟下一階段還可以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天舉行5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劉愛華在發布會上介紹,中國經濟能夠保持這種態勢,不僅和當前的一些因素相關,還與中國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和中長期因素相關。 產業支撐方面 劉愛華說,產業發展基礎更加穩固。今年,三次產業協調并進,在結構調整中繼續穩步發展、升級。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56.5%,比去年51.6%的比重有所提高。生活性服務業、現代服務業、幸福產業等發展勢頭較好。服務業和民生相關度較高,服務業比重提高的同時,整個經濟的穩定性也不斷提高。此外,工業內部結構方面,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等增長較快,對整體增長起到有力的支撐作用。 發展動能方面 劉愛華說,目前我國處于消費升級階段,個性化消費的需求增加。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下,服務和產品的供給質量在不斷提升,共享經濟、分享經濟等新業態快速發展,能夠更好滿足消費需求。消費環境改善、供給能力提升、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穩中有升的態勢是可以持續的。 投資方面 劉愛華認為,從中長期來看,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還沒有結束。目前我國城鎮化率57.35%,與發達經濟體80%左右的城鎮化水平還有一段距離。一般研究認為,在50%到80%這個上升過程中,也是經濟快速增長的階段。在這種背景下,產業升級、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有非常大的空間和潛力。 此外,發展信心不斷增強,發展環境也在不斷地改善。“各種支撐因素都在不斷增強,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條件把穩中向好的態勢鞏固、持續下去。”劉愛華說。 與此同時,國際機構對未來中國經濟運行也表達了樂觀態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大衛·利普頓14日在該機構舉行的發布會上肯定了中國經濟改革取得的成效,并表示,中國有潛力在中期內安全地保持強勁增長。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