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是我國調整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和陣痛期,對于工業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利用產業而言,正在經歷格局變化、挑戰重重的關鍵時期,比如建筑材料工業的需求下降、霧霾圍城等環保壓力的增大、2018年環境保護稅法的實施,給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產生和利用企業帶來了巨大挑戰。在日前舉行的2017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理與利用技術國際交流大會暨包頭資源綠色循環可持續利用推進會上,與會專家指出,由于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大、占地廣、污染嚴重,與環境的矛盾日益凸顯,如何實現快速高效、大量利用已成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之一。
中國工業報記者從會上獲悉,目前我國固體廢棄物利用中某些廢渣生產墻體材料、膠凝材料、水泥原料等產品技術較為成熟,部分工藝已經實現工業化,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種類繁多,二次利用前需要進行全面評價后才能確定應用方向,尤其單一工業固體廢棄物利用過程中,存在著用量少、成本高、性能差、附加值低、市場開拓難等根本問題。
山西大學教授程芳琴介紹,我國是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電力的76%是由煤炭產生的,其燃燒產生的大量粉煤灰已經成為最大的工業固體廢棄物之一。因此,粉煤灰的處理與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目前粉煤灰的綜合利用還主要集中在建筑和道路工程等方面。
目前,我國粉煤灰綜合利用率已達到70%,但呈現出東部發達地區利用率高,西北等經濟落后地區利用率偏低的特點。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粉煤灰在各領域的利用效率分別為:建材產品占45%、道路工程占20%、農業利用占15%、填筑材料占15%、提取礦物和高附加值利用占5%,特別受原材料品質、地域、市場等因素限制,仍有大量粉煤灰無法得到有效利用。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資源綜合利用價值及利用率偏低。
山東恒遠利廢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連濤認為,隨著我國煤電、冶金、石油行業的不斷發展,粉煤灰的排放量日益增加,一般情況下,每消耗4噸電煤就會產生1噸左右的粉煤灰。根據“十二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實施方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粉煤灰的排放量超過5億噸,歷史堆存量至少有25億噸,預計到2020年我國粉煤灰累計儲量將超過30億噸。
未來逐步實現精細化利用和開發是粉煤灰綜合利用的趨勢,但是現階段綜合利用技術還存在需要進一步改進的不足。據程芳琴介紹,隨著粉煤灰高附加值綜合利用的不斷發展,近年來一些研究者試圖利用粉煤灰中含量較高的鋁、硅等元素,用于制備氯化鋁和白碳黑等,并開發了一系列提取三氧化二鋁、二氧化硅的工藝路線,但從粉煤灰中提取單種金屬難度大、成本高,可以進行多種有用成分協同分離提取。特別是能源產業、電子通訊、軍工產業、航空事業等不斷發展,國內外一些學者開始逐漸關注粉煤灰中微量元素的提取和高附加值利用,相繼開展了粉煤灰中鎵、鍺、硒、鋰、礬、鎳、鉑、鋇等微量元素的高附加值利用研究。
山西滬金煤電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景杰認為,企業應該利用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優勢,基于消納目的,以市場為導向,對粉煤灰進行綠色、低成本、精細化分類加工,以提高利用率和附加值。山東濱州市宏通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我國粉煤灰綜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但是我國粉煤灰利用量主要用在建材產品上,在其他高新利用技術相對較少。為此,建議國家加大粉煤灰利用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引進新技術;政府對粉煤灰產生量大的區域實行聯合利用模式,以實現粉煤灰協同發展;科研單位加大對粉煤灰高值化利用技術的研發,并對好工藝進行推廣,通過政府、科研單位、企業進行協同作用,把粉煤灰變廢為寶,實現粉煤灰高效率、多途徑、多價值的綜合利用。
新聞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