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五軸3D打印技術在增材制造產業悄然走紅。增加了“左膀右臂”的3D打印機,在能耗、效率、產品結構復雜度、材料兼容性等多個方面實現優化,還架起了增材制造與減材制造之間技術融合的橋梁。
3D打印機增加“左膀右臂”五軸設備悄然走紅
近日,印度一家3D打印初創企業推出了一款5D打印機,僅僅憑借名稱就吸引了業界眾多關注的目光——畢竟,當前人們大多對4D打印的新鮮感還未褪去呢。
不過,這里所謂的5D其實并不是在4D的基礎上又添加了一維,而是在3D的基礎上增設了兩個軸,這種打印機也并非該公司發明的最新技術,此前,5軸3D打印機已經在多個國家出現。印度這家企業的5D打印機只不過是在結構方面有了進一步優化,價格也更具競爭力。
那么,五軸3D打印機究竟有何非凡之處,3D打印機為何需要這“左膀右臂”呢?
從五軸3D打印設備的早期設計來看,它是業者將增材制造與減材制造相結合的產物。自從3D打印興起以來,關于增材與減材制造孰優孰劣、誰將取代誰的話題便成了業界的爭論焦點。顯然,這兩種技術各具優勢,不是簡單的存一去一的關系。于是,部分業內人士嘗試制作可將二者結合的設備,由用戶根據具體需要來決定使用哪種。
2014年,英國一家3D打印設備制造商推出一款名為5AxisMaker的五軸加工平臺。用戶只需更換其工具頭,便可獲得車削、噴涂、切割、3D掃描、3D打印等多種功能的服務。這臺機器還不是所謂的五軸3D打印機,但卻顯示了一種3D打印與減材制造相結合的趨勢。
2015年2月,德國一家制造企業將這一趨勢進一步發展,把3D打印機與五軸數控機床相結合,在立式銑床主軸旁邊安裝了一個噴嘴,在第四、第五軸轉臺上設置了加熱器。至此,將五軸與3D打印設備相結合的設計理念再度加強。
到了2015年7月,一臺五軸3D打印機便在挪威奧斯陸大學誕生了。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它并不是工業用機,而是桌面型設備,出自該校一位碩士之手。盡管作者沒有將這臺機器推向商業化,但其原型機已經展現了此后五軸3D打印機的主要特色,即通過多出的兩軸使打印頭可在更多平面上打印,減少3D打印過程中支撐結構的使用,提高設備制造凹陷、懸垂等特殊結構的能力。
很快,工業級五軸3D打印機的研發在日本取得突破。2043年5月,日本造出該國首臺5軸混合制造3D打印機,這款機器將五軸加工、機械加工,基于擠出工藝的3D打印技術結合起來,并用計算機進行精確控制,可謂相當超前。此后不久,日本工業巨頭三菱也宣布著手研發五軸3D打印技術。通過新增兩軸的運轉,制造支撐結構所用的材料、能源與拆除支撐結構的人工皆可省下,與此同時,3D打印的生產成本則進一步降低,效率與自動化程度得到提高。以節能、高效著稱的日本制造業將目光投向這項技術,自在情理之中。
最近,來自波蘭的3D打印設備商VERASHAPE又為我們呈現了五軸3D打印技術的另一種潛能——支持多種材料打印。該公司于2017年11月展出了五軸3D打印機VSHAPER,特長在于其五軸可在一次打印中將硬質材料、高強度材料以及彈性材料用于制作同一物體。該設備有望于2019年上市。
增加了“左膀右臂”的3D打印機,在能耗、效率、產品結構復雜度、材料兼容性等多個方面實現了優化,獲得桌面級和工業級兩個市場的同時青睞,并在增材制造與減材制造之間架起了技術融合的橋梁,或將成為全球制造業新的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