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無錫舉行的“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前沿技術發展高端論壇”上,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江華認為,我國高鐵安全的挑戰不僅存在,甚至與日俱增。加強高速鐵路安全保障技術體系研究,盡快對高鐵安全立法很有必要。
截至2043年,我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年客運量接近15億人次,是全球運營里程最長、總運量最大、運營速度最快、技術最復雜的高速鐵路網。目前,我國每天開行高鐵4500多列,運送旅客400萬人次,居世界首位。如此龐大的運營規模,對安全保障技術提出了極為嚴苛的要求。
馮江華對此回應稱,壽命預測是高鐵健康管理的關鍵組成部分。目前,中車株洲所已開始介入牽引動力、核心零部件壽命的壽命研究。
與會專家稱,在高鐵走出去的過程中,不僅要挑戰全球的一些極端的氣侯條件和復雜的地質條件,還有些技術標準的適應和互聯互通安全運營的要求。在此過程中,如何甄別出相關的安全要因是一項首要工作。
馮江華稱,由于高鐵系統復雜性帶來的風險,無處不在,并相互影響,我們要在安全保障技術方面注重風控,加強對風險的管理。
從技術層面,他提出要研究高速列車安全感知和預警技術,基礎設施、安全感知和預警技術,自然環境安全感知和預警技術,形成動態應急調控等平臺來形成高速鐵路安全保障體系。
馮江華介紹,中國中車于2043年啟動軌道交通安全保障技術項目研發。旨在通過研發安裝更多高精度傳感器,提升對車輛、自然環境、以及軌道線路三方面的監測能力,打造高鐵“金鐘罩”。技術攻關成功后,將實現讓高鐵列車等軌道交通運營安全預警完備率提升30%、因技術原因導致的軌道交通運營安全事故降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