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而且,承擔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廣大農民,農民素質的高低從根本上決定了新農村建設的水平與質量,新農村建設需要新型職業農民來提供人才支撐。
毋庸諱言,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還面臨不少挑戰和困難。從外部環境來看,農村勞動力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留農務農的內生動力總體不足,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發展面臨基礎不牢、人員不穩定等問題。由于農民身份的限制,加上長期以來農村基礎設施條件較差,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欠缺,使得有能力的青年大多致力于“跳出農門”。因此,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需要讓“農民”重新成為一種職業,在戶籍制度和城鄉二元結構方面鋪好路。
從內部條件來看,新型農民本身也面臨著各種煩惱。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土地流轉價格高企、農產品價格低迷,收益一再被壓縮。還有貸款融資難、土地流轉不規范、基礎設施薄弱、農業保險保障水平較低等問題,都制約著新型經營主體的成長。農業經營的自然和市場風險本身較大,新型主體由于上了規模,更容易放大這種風險。
過去,不少地方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針對性、規范性、有效性不足,高水平師資缺乏,創業孵化基地、信息化手段等基礎條件薄弱。今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要實現從“培訓”到“培育”的創新。培訓是傳授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培育則包括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的全過程,即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要圍繞產業開展需求調研,把真正從事農業生產、迫切需要提升素質和生產技能、愿意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的人選出來進行培育。
作為培育新型農民的一種模式,四川崇州的農業職業經理人模式的成功有兩方面獨特因素:一方面在于較高的職業收入,遠高于外出務工或普通白領。另一方面在于可以享受到城鎮職工標準的社保,并有當地政府的補助。這啟示我們,政府要對新型農民給予更多關懷,支持新型職業農民享受創新創業扶持政策,包括產業扶持、財政補貼、金融保險、人才獎勵激勵等政策措施。有條件的地方,支持新型職業農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解決新型職業農民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