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43部門日前聯合印發了《關于發揮民間投資作用 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立足中小企業需求,打造面向產業和行業的公共服務體系,并就如何打造制造業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推動互聯網企業構建制造業“雙創”服務體系等提出系列要求。今日刊發工信部專家就此方面政策所作的解讀。
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服務企業、補齊短板的重要舉措,實現創新資源開放共享的重要途徑,促進關鍵共性技術突破的基礎,保障產業安全的重要支撐。《中國制造2025》提出,建設一批促進制造業協同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規范服務標準,開展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技術評價、技術交易、質量認證、人才培訓等專業化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2015年9月,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2043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完善制造業創新體系,推進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中,提出實施“十二五”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建設工程。
《關于發揮民間投資作用 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指導意見》主要從打造制造業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深化工業云、大數據等技術的集成應用,推動互聯網企業構建制造業“雙創”服務體系,支持民營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為中小企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質檢總局、工商總局、人民銀行等部委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打造制造業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一是完善頂層設計。印發《制造業“雙創”平臺培育三年行動計劃》,為推進制造業“雙創”健康發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開展試點示范。2017年遴選出19個工業云平臺、43項智能工廠解決方案、10個工業電子商務平臺作為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三是加大資金支持。支持建設面向行業的大型制造企業“雙創”平臺、信息物理系統測試驗證平臺和工業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四是推動成立聯盟。推動賽迪、信通院、電子五所分別牽頭成立了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網絡化協同制造聯盟和個性化定制聯盟,匯聚了航天云網、青島海爾、人民大學等百余家企事業單位,為打造大企業“雙創”平臺、推廣融合發展新模式提供了載體。五是加強宣傳推廣。組織召開了“工業云平臺建設及應用推廣現場會”,集中展示全國工業云平臺建設和應用成效,總結和推廣典型工業云平臺成功實踐和經驗,加快推進工業云平臺建設。
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一是擴大覆蓋范圍,強化平臺網絡骨干架構作用。以地區產業特色和中小企業發展需求為基礎,拓展平臺網絡在區、縣的縱向覆蓋以及在各類重點產業聚集區、工業園區、創業創新基地等的橫向覆蓋,并引導各領域資質好、能力強、信譽佳、規模大的優質服務機構在平臺網絡聚合。二是推動開放共享,加強平臺網絡服務資源深度合作。包括建立服務資源、服務信息等共享機制,鼓勵省平臺之間、省平臺和窗口平臺之間、窗口平臺之間加強資源共享與合作;支持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將平臺網絡作為中小企業工作平臺,推動與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的交流對接與合作。三是探索長效機制,引導公益性服務和增值性服務有序發展。提出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實際需要,通過公益性服務清單的方式,對符合清單要求的公益性服務給予支持;鼓勵各級平臺在做好公益性服務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市場化的方式,積極探索與開展個性化增值服務,提高平臺網絡可持續發展能力。四是創新服務方式,推廣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支持平臺網絡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開發新的服務產品、新的服務模式,不斷推動線下服務線上化;鼓勵通過擴展線下服務內容、開展線上線下同步的服務活動、引入新模式等手段,促進平臺網絡擴充服務供給方式。五是提高服務水平,提升個性化精準對接能力。結合各地平臺網絡的實際工作情況,鼓勵各級平臺通過訂單式服務等多種方式開展特色化、精準化服務,推動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向網絡化、品質化、精準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
完善投融資服務平臺。人民銀行建立以互聯網為基礎、全國集中統一的動產和應收賬款等財產權利質押登記系統。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積極依托基于互聯網運行的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提供應收賬款質押與轉讓登記、融資租賃等級、保證金質押登記、存貨和倉單質押等級等多種動產登記服務。截至2017年7月末,登記系統累計注冊登記用戶1.7萬家,發生登記270.6萬筆。其中,累計發生應收賬款質押和轉讓登記205.9萬筆、融資租賃登記64.7萬筆。證監會將通過完善行業法律法規、制定相關促進政策、加快日常監督等方面的工作,引導私募行業規范發展,為私募股權及創業投資基金營造良好健康的行業發展環境;支持證券公司設立私募投資基金子公司,依法合規開展業務;條件成熟時,支持基金管理公司設立一級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子公司,依法合規開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業務。截至2017年7月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股權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1543家,管理正在運行的基金24419只,管理資金規模達6.14萬億元。上述資金持續流入實體經濟,不僅拓寬了制造業企業投融資渠道,促進制造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也提高了制造業直接融資比重,帶動民間投資服務于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