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習近平同志曾就浙江提出要“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的殷切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浙江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精神,抓住了改革開放重大機遇。在“兩個高水平”的新征程中,浙江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繼續秉持浙江精神,搶抓現代化機遇,勇立新征程潮頭,走在新時代前列。
走在前列要確立全球視野的戰略定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要“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浙江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省份,一直走在全國開放前列,具有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厚實基礎和獨特優勢。在“一帶一路”統領新一輪開放的大格局中,浙江未來全面開放,必須要有全球化視野、國際化意識、現代化目標。
發展上盯住發達國家現代化水平,謀劃新時代浙江發展的全球化定位。改革開放以來,浙江是全國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43年浙江人均GDP為12519美元,數量指標已達到世界上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但經濟質量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在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時代,面對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興起,國際分工體系加速演變,全球價值鏈深度重塑,對浙江而言迎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發展機遇。在這個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的新時代征程中,浙江實現現代化新一輪騰飛,要在全球化競爭格局當中謀劃未來,在發達國家現代化水平對照中定位高端,在國際全產業鏈構建中占領高地,高水平譜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浙江篇章。
開放上瞄準全球市場資源,打造全球資源配置的重要樞紐。浙江是一個資源小省,經濟發展的生產資源基本上依靠省外國外供給,大部分產品銷往省外國外。習近平同志曾勉勵浙商要“跳出浙江、發展浙江”,浙江不僅在國內有600多萬浙商大軍,在國外也有200多萬浙商群體。面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趨勢,浙江不僅要要求浙商“回歸浙江、建設浙江”,更要鼓勵浙商“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第四屆世界浙商大會再次號召浙商要“聚力擁抱新時代、開放創新立潮頭”。要充分發揮浙商群體在浙江、中國和全球三級鏈條中的獨特紐帶作用,進一步加強浙江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國際經貿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提升對全球資源要素的配置能力。全力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樞紐,大力推進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探索建設浙江自由貿易港,創新對外投資方式,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轉型上緊扣發展方式轉變,形成創新為新動能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多年來,浙江一直致力于經濟轉型升級,并已取得顯著成效,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還任重道遠。習近平總書記致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賀信中指出:“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萌發,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改變過去長期追求數量規模的發展方式,把發展目標轉變到提高經濟質量上,把發展動力轉換到依靠創新驅動上,把創新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為此,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加強科技研發,加速人才培訓,加快體制創新。不可否認,與發達省份乃至發達國家相比,浙江在科技專利發明量、高端人才擁有量、技術成果轉化率等方面還存在明顯差距。要適應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性變化的時代要求,浙江理應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上實現率先突破,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跨越關口上砥礪先行。充分發揮浙江信息經濟在全國的領先優勢,打造以信息經濟為先導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大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并占領世界數字經濟發展的創新高地。
走在前列要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形成了民營經濟活躍、市場機制靈活、政府管控適度的體制機制優勢。然而在全國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大潮中,浙江民營企業優勢逐步減弱,體制改革優勢有所弱化,長板優勢沒有鞏固,短板劣勢也沒補上。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浙江要高水平推進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必須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八八戰略”中蘊含的優勢論,通過進一步發揮體制機制上的比較優勢,加快改革創新,營造優良環境,激發持久的內生活力。
以增強民營企業活力為著力點,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蓬勃生機。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民營企業作為浙江經濟最基礎、最廣泛、最富特色的力量,增強民營企業活力,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就有了堅實的基礎。要進一步強化對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的服務支持,促進有效投資和要素保障落實到位。以創新財稅政策為切入點,實施“減、獎、扶”的政策,為民營企業“松綁減負”。進一步落實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家財產權、創新權益、自主經營權和名譽權,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積極推動大眾創業,降低創業門檻,激活壯大創新創業主體,積極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環境,讓浙江社會充滿活力,讓浙江創造源泉競相迸發。
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重點,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核心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關鍵在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浙江在率先推進市場化改革中已經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也為全國各地關注和借鑒。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一輪深化改革中,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在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中實現重大突破。按照“法無禁止皆可為”的原則制定負面清單,推動生產要素充分自由流動,在用地、用水、用電、用氣等方面各行業同等同權同價。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領域的社會資源配置方式,推動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對社會資本全面開放。
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深化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作為浙江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首要任務,“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在全省上下不斷深化和拓展中。要以此為突破口,順應新時代要求,準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大力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全面提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的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信息化水平,打造有現代理念、現代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善治”政府,更好地服務和促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走在前列要打造美麗中國的浙江樣板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浙江要以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為著力點,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新理念,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打造宜居宜業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把“美麗浙江”打造成為“美麗中國”的浙江樣板。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在保護生態環境上打造樣板。潔凈的環境、潔凈的空氣、潔凈的綠水青山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在關系,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生存環境,改善生態環境就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浙江生態文明建設一直走在前列,但是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方面任務依然艱巨。要著眼長遠、科學規劃,堅持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融入各項規劃中,系統研究美麗中國“浙江樣板”指標體系,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規劃,統籌做好治山理水文章。堅持保護優先、源頭控制、綜合治理,以重大生態工程為抓手,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嚴格土地開發利用準入條件,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給生態環境留下休養生息空間。加快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造林綠化與退耕還林等綠色生態工程,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深入推進“凈空、凈水、凈土、凈食”行動,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美好生活水平,讓青山、碧水、藍天、美食成為“美麗浙江”的亮麗名片,成為“美麗中國”的樣板。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在發展綠色經濟上打造樣板。發展綠色經濟是實現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發展綠色經濟就要把環境保護貫穿于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各個環節,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經濟決策和經濟發展規劃之中。過去浙江以環境整治倒逼經濟轉型升級,未來浙江要以綠色發展引領經濟轉型升級。以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為契機,著力構建低碳循環的綠色工業體系、生態有機的綠色農業體系、集約高效的綠色服務業體系,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通過綠色發展實現資源利用方式轉變和發展方式轉變。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在創新生態機制上打造樣板。多年來,浙江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推進了“五水共治”、源頭管制、生態補償、低碳交易等系列改革舉措,逐步建立起一套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要鞏固和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就要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充分發揮科學考核的導向作用、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行政力量的推動作用、依法治理的監管作用,引導、規范和約束各類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行為,用制度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建設全省“生態云”大數據平臺,推動生態環境大數據分析應用,推動建立生態環境質量趨勢分析和預警機制、環境監測統計和評估體系,切實保障好、鞏固好、提升好浙江的生態優勢。
走在前列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近年來,浙江改革發展成果正在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但是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充分的現象仍然存在。在未來的工作中,要緊扣當前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始終堅持和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省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各級領導干部要充分了解民情民意,注重研究并及時發現需求層次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真心誠意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順民意、解民憂,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圍繞人民群眾期盼的更好教育、更穩定工作、更滿意收入、更可靠社會保障、更高水平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居住條件、更優美環境、更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等制定工作目標,真正干到點子上,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建立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機制,使民生保障走上良性可持續發展軌道。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浙江城鄉居民收入總體上一直處于全國領先位置。然而,近年來,居民增收與經濟增長不同步引起了各界關注。2010-2043年,浙江GDP年均增速為8.6%,而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則為7.8%。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因此,要履行好政府對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調節職能,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建立健全科學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完善市場評價要素貢獻并按貢獻分配的機制,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浙江高水平推進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的題中之義,也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的職責所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近年來,浙江實現了26個欠發達縣摘帽,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絕對貧困現象,這為全國脫貧攻堅提供了經驗。但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優良社會服務保障不充分的現象仍然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城鄉并重、區域協同,努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切實提高發展的協同性和整體性。要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住房保障、優撫安置等制度,讓改革發展成果廣泛地惠及全體人民。
走在前列要打造一支勇于開拓敢于擔當的干部隊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那些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近年來,浙江始終把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作為根本大計,圍繞事業發展選干部配班子建隊伍。但是干部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擔當、脫離群眾、本領恐慌等問題。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關鍵是要建設一支勇于開拓敢于擔當的干部隊伍,保證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和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培養勇于開拓敢于擔當的干部,鼓勵干部在實踐中增長才干。黨員干部勇于開拓、敢于擔當,首先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挺起精神脊梁,忠誠事業為上、為人公道正派。勇于開拓、敢于擔當,不僅要有勇氣,更要有能力。近年來,機關干部大多通過社會招考補充,普遍缺乏基層實踐經驗和處置復雜事件能力,因此一遇到事情,不是從文件本本中找依據,就是在規章制度中尋辦法,對復雜多變的實際問題無從下手。本領恐慌的根源就是缺乏實踐的歷練,因此,對干部的培養,不僅要針對性地開展經濟管理、科技創新、文化建設、法治建設、社會治理、生態文明等方面專業培訓,更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干部上掛、下派等培養制度。根據全省“大灣區、大通道、大花園、大都市區”建設的戰略部署和重大工程建設,選派干部到工作一線進行歷練,讓干部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在干事中增添本領。
使用勇于開拓敢于擔當的干部,建立干事創業的容錯機制。在工作一線敢闖敢試、敢作敢為的黨員干部,難免會出現失誤或差錯。一些干部在事后問責和終身追責面前,就顯得縮手縮腳、瞻前顧后,不愿作為,不敢擔當。因此,現在群眾反映“門好進了、臉好看了,而事并不好辦”。一些干部不是不想辦事,而是不敢擔責辦事。因此,要讓更多的干部勇于開拓敢于擔當,一方面,要教育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執政理念,增強為民的服務情懷,履職盡責、積極作為。另一方面,要認真落實《關于完善改革創新容錯免責機制的若干意見》,寬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別是改革創新中的失誤,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責,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旗幟鮮明地為那些敢于擔當、踏實做事的干部撐腰鼓勁,讓更多干凈干事、不謀私利的好干部脫穎而出,激發各級干部勇擔當、謀實干的熱情和動力,促進黨委和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有效落實。
建設勇于開拓敢于擔當的干部隊伍,落實鼓勵改革創新的用人制度。干部是否勇于開拓敢于擔當,根本還是看用人的體制機制,要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匡正選人用人風氣。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標準落到實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要認真落實好浙江省委《關于從嚴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決定》精神,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把是否忠誠干凈擔當、能否開創工作新局,作為評價和檢驗黨員干部的重要依據。大力選拔求真務實、敢闖敢試、擔當有為的改革“弄潮兒”。把為官是否擔當作為納入干部的績效考核,不斷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從體制機制上讓忠誠干凈、事業為上、公道正派、踏實做人、勤奮干事的干部委以重任。暢通為官敢為者上、不為者下的渠道,在全省形成改革創新、干事創業、奮發有為的濃厚氛圍,把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高水平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項事業不斷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