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要依照新時代發展的要求,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全面建立起市場機制運行高效、微觀主體富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持續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浙江經濟發展水平領先全國約十年,浙江在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上更要走在全國前列。
浙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問題
浙江經濟發展領先全國,在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方面的探索也早于全國。浙江在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方面取得較大進展,現代農業、高端工業、裝備制造、高新技術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地位與作用不斷上升,產業轉型升級初見成效;通過改革探索,浙江初步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政府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民營經濟保持健康穩定發展,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當前,浙江在新時代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中存在問題與困難,突出表現在六個方面:
產業結構水平偏低,轉型升級較緩慢。表現為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相對于制造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2043年浙江第三產業比重剛超過50%,相對于人均GDP水平明顯偏低,說明浙江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欠充分;在工業內部,2043年電氣機械與器材制造業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為9.75%,紡織產業達8.75%居第二位,大紡織(紡織業+服裝+鞋革)占比高達14.52%。高新技術產業在制造業增加值中所占比重、高新企業家數明顯低于江蘇和廣東。
創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制約經濟持續高效發展。產業創新主要包括生產方式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業態與模式創新。浙江的商業業態與商業模式創新較強,但產品創新與生產方式創新相對不足。多年來浙江經濟增長依賴于資本、土地等要素的不斷投入,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在核心技術、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引領技術方面創新不足,對省外先進技術與高端人才的依賴大。研發支出占GDP比重長期低于廣東和江蘇;協同創新發展能力不強,政府研發支出存在著重復浪費與低效率問題。最突出的問題是大企業創新動力不足、帶動能力差,大企業研發支出長期低于中小型企業。368家大型企業研發總支出僅占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總支出的31.8%。
經濟體系對區域平衡發展的調節功效欠佳。多年來以溫州為代表的企業大量向外轉移,浙西南與浙東北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差距不斷擴大。浙西南地區,尤其是衢州、麗水地區經濟發展不充分。這是市場經濟機制選擇的結果,也是自由市場機制的缺陷。雖然政府通過多種方式與手段來調節區域平衡發展,但仍缺乏運用有度、長遠有效的調節機制。
經濟體系調節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發展的效果不顯著。多年來,浙江金融業增加值在經濟中的比重超過6.8%,高于多數發達國家。浙江是民資大省,大量資金在省外甚至海外從事間接投資,熱衷于炒房、炒煤、炒棉等投機。2009年以來網絡金融與風險投資興起,“炒錢”盛行,金融泡沫浮現,房產泡沫不斷吹大,借助資產證券化與交易流通,經濟金融化興起,在促進資源配置效率的同時,也埋下了諸多金融風險的隱患。而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加重,經濟出現脫實就虛趨勢。
改革開放對經濟體系的支撐不足。浙江市場化改革走在全國前列,但現有的體制仍難以適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城鄉土地分割格局難突破,行業壟斷仍存在,政府效率待提升,信息尤其是大數據市場、碳交易市場未建立,制約創新經濟、共享經濟與生態經濟發展。
浙江開放的單向性仍明顯。出口貿易額遠高于進口貿易,對省外直接投資遠高于省外來浙投資,吸收海外直接投資遠大于對海外投資,服務業市場開放不充分,技術貿易發展不足,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和搶占全球產業發展制高點的能力亟待提高。相對于經濟,思想觀念、社會、文化等領域的開放遠為滯后,杭州、寧波等大城市的國際化尚處于起步階段。
率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與任務
浙江要依照新時代發展的要求,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全面建立起市場機制運行高效、微觀主體富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持續提升。
建設高端、高質、高效的產業新體系。產業體系是經濟體系的核心,浙江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建立起新產業體系。新時代浙江產業體系要追求高端、高質、高效。高端,即產品與服務的技術與知識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高質,即產品與服務的品質高、品牌亮,符合市場需求的趨勢;高效,就是生產與服務的經濟社會綜合效益高。從行業看,綠色健康農業,高端設備制造、高新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以及信息技術、現代物流、設計創意、文化教育、管理咨詢、金融理財、健康休閑、家政服務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應加快發展成為浙江產業的主導力量。要在中高端消費、智能制造、共享經濟、綠色低碳、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保持產業體系的活力與競爭力。
提升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創新動力。創新是現代經濟體系的動力支撐,是新時代“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重點抓好產品創新、生產方式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促進新產業的成長。這些年來,浙江商業模式與業態創新進展迅速,未來要繼續支持其創新發展。產品創新與生產方式創新對于產業創新意義更為重大,但浙江產品創新與生產方式創新相對不充分,需要從科技創新這一基礎上尋求重大突破。為此,要加強科技創新隊伍建設,注重現有人才資源的應用與人才梯隊培育;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積極性,挖掘科技人力資源的潛力;加大高端國際人才引進力度,促進海外人才回歸;加強國內外技術信息交流合作,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針對省內大企業創新弱的特點,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國有企業與民營大企業的科技創新,鼓勵國企與民營企業發展創新合作;充分發揮浙江民企眾多優勢,加強企業經營管理高層的技術、管理等全方位培訓,推進我省眾多企業經營者向企業家轉變,為創新提供核心要素支持;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新時代產業體系打下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
構筑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金融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有高效的金融體系支持。原有的以銀行業及間接融資為主體的金融體系已難以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的要求。新時代經濟要求金融體系進行變革,加強金融監管,避免金融發展脫離實體經濟發展。借助互聯網經濟、數字經濟與共享經濟,引導我省金融工具創新、金融機構創新與金融市場創新,發展互聯網金融、數字金融、共享金融,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根據創新與科技產業的發展特點,推進風險資本、產業鏈金融、創新金融等建設,促進創新發展與新產業培育;全面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新型金融機構與產品培育,發展區域資本、資金、產權與技術等交易市場;完善金融監管體系,防止經濟過度金融化與金融泡沫化,有效防范金融風險。
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組織支撐。產業組織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組織支撐,浙江構建起以企業為中心,市場、中介組織、政府協同發展的產業組織。順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不斷調整優化。促進企業業內并購與建立戰略聯盟,企業間構建專業化分工協作關系,業內龍頭企業要擔當起行業龍頭作用,主動讓出中央(生產加工),占領兩廂,充當研發設計標準制定與品牌營銷、售后服務、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領導企業;在新工業革命背景下,順應消費品生產的柔性定制與分散化趨勢,探索建立以設計與生產者為中心,電商平臺、物流企業、行業商會協會、金融等中介服務業、政府等協同的新型產業組織。
打造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體制基礎。經濟體制須能支撐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保持資源配置與生產的高效率。這就要求市場機制發揮主導作用,政府能對市場機制不足進行有效調節與彌補。一方面,浙江要努力爭取成為全國農村宅基地改革、利率市場化改革、大數據與碳交易市場的先試地區,尋求重點突破。針對網絡經濟背景下城市辦公房、商業用房的閑置現象,進行城市商住用房與用地有條件轉換試點改革;加快省市直屬國企改革,等等。另一方面,政府要強化宏觀調控功能,在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起到及時、有度、有效的調節作用。尤其要建立起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平衡發展、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收入分配和諧增長的長遠調節機制。做好相關發展規劃,制定科學的指標體系,通過財政稅收政策、金融投資政策、政府資金引導、法制行政措施、窗口指導服務、對口合作支援等手段,對經濟社會發展進行高效調節。
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開放環境。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建立在開放經濟的基礎上。浙江要加快推進全面開放,以“一帶一路”為統領,主動參與全球化經濟分工合作,發揮民營大企業優勢,培育民營跨國公司,在國際產業鏈中占據有利環節。加大雙向開放力度,推進商品市場與服務領域對外開放,利用網絡貿易新業態,增加技術、資源類商品等進口,促進浙江高端制造品出口與服務貿易發展;重視引進省外企業來浙直接投資,引導浙江民營企業對外投資、向跨國公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