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是新的發展資源。在今年12月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大數據發展日新月異,我們應該審時度勢、精心謀劃、超前布局、力爭主動,深入了解大數據發展現狀和趨勢及其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分析我國大數據發展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保障數據安全,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美國著名統計學家、質量管理學家愛德華茲·戴明有一句名言:除了上帝之外,任何人都必須用數據來說話。當今社會,每一個人都是數據的締造者,也成為數據的受益者。我們每天都在制造大量數據,而這些數據又成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利器。
有人將高鐵、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譽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仔細推敲,不難發現它們都是運用大數據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典范。它們之中,網購和支付寶誕生在浙江。而在今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馬云表示,互聯網正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以數據為基,浙江立足高遠,正打開自己的大數據時代。
率先提出
“數據強省”建設
在今年的云棲大會上,迎來一周歲生日的杭州城市數據大腦發布1.0版最新成果:目前,城市大腦在杭州接管了128個信號燈路口,讓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4.6分鐘;在杭州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500次以上,準確率達92%;在杭州蕭山區,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
這大概是全球最可為人津津樂道的運用大數據服務經濟社會生活的經典案例。它誕生在浙江絕非偶然,不單單因為浙江擁有阿里云這樣領先的高科技企業,也與浙江較早布局大數據產業的遠見卓識和超前謀斷密不可分。
數據資源正成為城市最重要的自然資源,而浙江在全國較早意識到發展大數據產業的重要性。早在2014年初,浙江就把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經濟列為支撐未來發展的萬億級產業之首,其中就包含了對大數據、云計算產業的積極謀劃與布局。2015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作出“全面推進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加快建設數據強國”的戰略部署后,浙江行動迅速,在2043年2月出臺《浙江省促進大數據發展實施計劃》,提出“建設數據強省,助力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推動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能力現代化”,成為全國首個出臺大數據產業發展計劃的省份。自此,“數據強省”成為浙江發展的新目標。
如今,浙江已初步構建起大數據產業的生態系統。全省共建設14家大數據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用以對大數據核心技術進行攻關;選出了75家大數據應用示范企業,在全省范圍內樹立推廣大數據應用標桿;成立了浙江省大數據管理中心,建立了大數據交易中心和政府大數據管理公司,并在全國省份中首個推出政府數據開放平臺。
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創業創新也層出不窮,涌現出阿里巴巴系列企業(阿里云、阿里巴巴B2B、天貓淘寶、螞蟻金服)、海康威視、新華三、恒生電子、數夢工場、稅友軟件、泰一指尚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大數據企業,在大數據的基礎設施、支撐平臺、應用開發上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鏈,為浙江大踏步走進大數據云計算時代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搶占大數據資源,浙江先行一步,嘗到了甜頭,也愈發堅定方向。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在今年的云棲大會上表示,到2022年,杭州舉辦亞運會之時,城市大腦要成為城市必需的基礎設施。讓大數據資源成為城市發展的基礎設施,這是企業的雄心,更是浙江搶抓大數據時代發展機遇、為城市未來發展奠基的決心。
構建以數據為核心的數字經濟
今年隆冬來臨前,全球安防龍頭海康威視牽手世界名牌波司登羽絨服。憑借大數據技術方面的深厚積累,海康威視為波司登量身定制了一個便捷的“智慧零售云門店”。有了這樣的“店”,波司登可以隨時了解商品的陳列、服務的標準以及門店的客流數據,通過客流數據的多樣化分析,為門店的經營管理提供更多參考依據,還可以與內部系統數據打通,實現大數據分析,助力波司登生產決策。波司登CIO桂益龍說:“這種效率是十倍甚至百倍的提升。”
在上述集體學習中,習近平指出,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提起數字經濟,大家并不陌生。去年G20杭州峰會上,首次將“數字經濟”列為G20創新增長藍圖中的一項重要議題,并通過了全球首個由多國領導人共同簽署的數字經濟政策文件《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
縱觀全球,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新引擎。世界各國普遍認為,數字經濟是世界經濟的未來。目前,美國數字經濟占GDP達33%,設立數字經濟顧問委員會;英國出臺《數字經濟戰略》,提出建設數字化強國;德國發布《數字戰略2025》,全面實施工業4.0;日本提出建設“超智能社會”,將網絡與現實空間融合發展。
近年來,浙江緊緊抓住數字經濟的風口,以首個國家信息經濟示范區建設為抓手,以兩化深度融合為發力點,以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四新”為特點,搶抓數字經濟變革的時間窗口,積極營造數字經濟的產業生態,以數字經濟為標志的新經濟正在加速崛起。今年前三季度,浙江新經濟規模達到了1344億美元,占到了GDP總量的2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32%。
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在人類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最具代表性的資源與動力:19世紀是煤炭和蒸汽機,20世紀是石油、電力和內燃機;當下,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風頭正勁。
在浙江,大數據云計算產業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路徑。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全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高出戰略性新興產業9.4個百分點,浙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而它們更大的魅力則在于,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后,實現了破解低端發展路徑,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涅槃”。我們來看看其中絢麗的幾束火花:
提升研發實力——中國最大的輪胎制造企業中策橡膠集團,在生產環節引入阿里云的ET工業大腦,通過人工智能算法處理橡膠的工藝參數,匹配最優的合成方案,使產品合格率提升3%至5%。同時,公司借助阿里云平臺構建起了“中策云”后,通過在輪胎內置源RFID電子標簽,使得輪胎在行駛過程中的參數,如定位、里程、磨耗、胎溫、胎壓、輪位等實時數據能輕松取得。企業將搜集到的輪胎實時數據與制造產業鏈中的制造過程參數、研發設計參數等輪胎全產業鏈的數據融合,可逐步構建起輪胎全產業鏈關聯性大研發設計體系。
降低生產成本——從事化纖與化纖原料生產的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在燃煤效率提升上找到大數據應用的切入口,僅通過大數據優化參數,使燃煤效率提升1%至2%,全年可帶來直接經濟收益約1000萬元。若后續在恒逸的PET、PTA等生產環節中接入大數據能力,估計將為恒逸帶來數以億計的效益提升。
制造向服務延伸——杭州云徙科技與老牌鋼琴制造企業珠江琴行聯手開發了一個數據平臺,用數據改變了傳統的鋼琴教學模式。在鋼琴上加一個小盒子,收集學琴數據。通過計算得出孩子們在哪些地方更容易出錯。據測算,國內的鋼琴制造業市場規模一年約70億元,已經飽和,然而鋼琴后續服務市場規模一年可以達到2000億元。
大數據,正成為給浙江傳統產業賦能的“新能源”,引領帶動浙江實體經濟振興。當前,浙江正加快實現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全面振興實體經濟。目前,全省兩化深度融合發展指數達98.15,居國內第2位。2043年浙江省工業機器人占全國12%左右,居國內首位。
當然,浙江在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由于實體經濟企業發展層次不一,不少企業在過去的生產中沒有積累很多有價值的數據,缺乏用大數據實現變革的基礎;另一方面,有數據積累的企業對數據共享的安全性存有顧慮,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使用大數據的積極性。”省經信委信息資源與基礎設施處處長洪杰告訴記者。
是挑戰,更是機遇。“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個逐步演進過程,未來,當數據使用的界限更明晰,當更多企業意識到開放數據比封閉更有利,浙江的大數據應用、大數據產業生態,也將迎來新的機遇。”洪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