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貴棟
80多年前,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曾在其《絲綢之路》一書中預言:“中國人重新開通絲綢之路之日,就是這個古老民族復興之時。”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
巨大的國民紅利
“我們正走在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上。我相信,只要我們相向而行,心連心,不后退,不停步,我們終能迎來路路相連、美美與共的那一天。我相信,我們的事業會像古絲綢之路一樣流傳久遠、澤被后代。”“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鏗鏘有力的話語仍然縈繞在國人的耳畔。
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開辟出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一帶一路”從歷史深處走來,喚醒了沿線國家的共同記憶,世界和中國又站在一個嶄新的戰略關口。從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TheBeltandRoad,B&R)重大倡議,到去年5月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在“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中表現出了大國擔當。
這是一組頗有說服力的數字。2014~2043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沿線國家的產品、服務、技術、資本,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中國制造”、“中國建設”、“中國服務”,也受到越來越多沿線國家的歡迎。截至2017年11月17日,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已突破6000列,2017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已突破3000列,超過2011~2043年6年開行數量的總和。目前,中歐班列已鋪畫運行線57條,國內開行城市達到35個,到達歐洲12個國家34個城市。
“一帶一路”倡議,借用了古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但是賦予了很多新的內涵,它既是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中國方案,又是深化區域合作、加強文明互學互鑒的中國智慧,也體現了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大發展中國家以及第二大經濟體要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它是我國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頂層設計,也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一次主動作為。它將深深影響中國和世界的經濟。
“中國有擔當,世界更富強。”這是國人的心聲。在逆全球化甚囂塵上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建設成果提示人們,全球化正以另一種互利共贏的方式深入發展,正在為參與各方帶來紅利,造福沿線各國民眾。我們有理由期待,那些過去被“全球化遺忘的角落”,將獲得更多發展機遇。
廣闊的市場需求
中國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是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根本動力,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平衡國內區域發展提出了新思路,對促進國內區域產業平衡發展意義重大。目前,國內產業區域規劃和產業政策之間還缺乏有效協調,地區產業結構普遍趨同,產業經濟正面臨著全面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一帶一路”的建設將帶動多產業鏈、多行業的發展,產業企業可以找到與“一帶一路”倡議相契合的利益點,穩健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的戰略思想,通過資源整合優勢,提升產業競爭實力。
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推進過程中,傳統經濟模式的轉型和新興商業業態的興起,將大大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人們在交通、衛生、教育、就業、購物、旅游等方面將會感受到明顯的品質提升。產業經濟和社會服務水平得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會顯著改善,社會公共基礎建設和社會福利待遇將會進一步得到保障,人民在國際社會上也會贏得更多的尊重。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展望前方,一幅火熱圖景正在鋪展。更多的“一帶一路”項目將走下藍圖,走進港口、碼頭、開發區。能源絲路、科技絲路、空中絲路、網絡絲路……一批批新的旗艦項目正拔地而起,上天入海,包羅萬象。
建設“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是“一帶一路”未來發展目標,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正感受到這一互利共贏的理念和實踐帶來的紅利。傳承絲路精神,引領沿線各國經濟發展,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引擎驅動提供動力,中國表現出大國擔當,亞歐大陸將因中國的引領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