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9日,由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主辦的“2017年全國農機工業工作會議暨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五屆六次理事會會議”在北京召開。
會議現場
會議總結了2017年全國農機工業經濟運行形勢、工業協會相關工作,并解讀國家相關政策、預判行業發展前景、提振農機企業信心。來自300余家理事單位、農機企業代表,及特邀領導和專家等共380余人參加了會議。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環境保護部等部委領導就新時期我國制造業、農機工業、農機化發展形勢以及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監管等國家相關政策進行了解讀。
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李安寧副司長做了《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形勢與任務》主題演講。他認為,我國農業機械化供給側能力、質量和效率有待提升,根本途徑是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
李安寧副司長做報告
他強調,要大力推進宜機化制度創新,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特別要推進丘陵山區耕地宜機化整治建設,拓展農業機械化發展空間,釋放農業機械化發展潛力和活力。在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方面,農機新產品的試驗鑒定供給能力有待提升,加大農機購置補貼、技術示范推廣資金對新產品、新技術的支持力度,從而加快農機化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推廣。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羅俊杰副司長做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主題演講,他就如何推動農機行業產品可靠性提升提出意見與建議,強調要在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指導下發展農機裝備行業。
羅俊杰副司長做報告
他強調,現階段我國農機裝備行業仍存在高端不足、低端過剩、核心技術缺失、產品質量亟待提升的問題,并指出,農機裝備行業潛力巨大,一定要抓住新機遇,打造新優勢,引領新常態。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邱闊天處長做了《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與現代農業機械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主題演講,強調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增強研發檢測能力、完善協同創新機制的重要性。
邱闊天處長做報告
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韋洪蓮處長做了《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監管政策解讀》主題演講,闡述了我國在打好環境保護攻堅戰中的各項措施,并重點解讀了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監管的相關政策。
韋洪蓮處長做報告
另外,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就《人工智能在農業領域應用展望》,第一拖拉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衛江就《農業大腦精準農業平臺與農機大數據共享》分別介紹了人工智能、精準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特點和實例。
趙春江院士做報告
朱衛江副總經理做報告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寧學貴分析了2017年我國農機工業運行情況,并對2018年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
據統計,2017年1—11月,我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88.91億元,同比2043年增長6.79%,在整個機械工業中,增速從“一枝獨秀”跌至末位;實現利潤223.01億元,同比增長8.52%,企業微利經營。
寧學貴副秘書長做報告
寧學貴認為,我國農機工業的發展已從追求高速增長,逐步過渡到追求高質量發展,行業進入了深度轉型調整期。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發展困境,企業成本壓力增大,但行業總體還處于平穩運行階段,產品結構調整成效顯著。農機工業增速放慢是暫時性的,2018年,生產企業要抓住機遇,堅持創新,尋求差異化競爭,提高核心競爭力。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洪暹國代表協會向理事會報告了協會2017年工作及2018年工作思路和重點。
洪暹國秘書長做報告
他強調,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將繼續引導、服務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加快行業轉型升級,提升產品質量效益,優化“走出去”環境建設等,聚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新要求,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協會的豐厚資源,創新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推進農機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我國農機工業高質高效健康發展。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長陳志做了總結發言。他指出,當前我國農機行業形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符合市場規律。在市場不利的形勢下,2017年依然存在許多利好情況,大家要正確認識當前的行業形勢,增強信心,全行業要共同努力改善當前無序的競爭環境。他還強調了企業誠信建設以及行業自律的重要性。
陳志會長表示,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將繼續與有關政府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建言獻策,反映行業訴求。
陳志會長講話
會上還舉行了“中國農業機械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和“未來農機工程師獎學金”頒獎儀式。
據了解,中國農業機械科學技術獎由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和中國農業機械學會聯合發起,旨在促進農業機械科技進步,調動農業機械科技人員的積極性,表彰在農業機械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人員。
中國農業機械科學技術獎頒獎
未來農機工程師獎學金頒獎
2017年度中國農業機械科學技術獎共獎勵21個項目,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0項。“高含水率玉米仿生收獲割臺關鍵技術”“智能仿生機械化擠奶系統及其關鍵部件的研究與開發”“大型動力換擋拖拉機智能化關鍵技術應用及產業化”3個項目獲得一等獎。
(農業機械雜志社內容總監、《農業工程》雜志執行主編 王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