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兩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月度降幅都超過了20%。自去年11月份以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已經連續4個月出現負增長。
眾所周知,機電產品出口長期占據我國出口貿易的半壁江山,其出口受阻無疑為我國今年的外貿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為穩定我國機電產品出口乃至整體外貿形勢,業界關于再次上調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的呼聲再起。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進出口部劉主任向記者表示,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仍然存在繼續上調的空間;而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周世儉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建議,國家應該加快恢復對機電產品的足額出口退稅。
那么,上調出口退稅率甚至足額退稅能否真正幫助我國機電出口企業走出當前的“寒冬”?
機電產品出口退稅上調空間有限
按照國際慣例,為避免對出口企業雙重征稅,世界很多國家都實行了對出口企業全部退稅的政策。在國內,盡管去年以來我國已經連續四次提高部分機電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但是總體而言,目前我國仍有45%的機電產品未能享受全額退稅政策。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李健認為,目前我國出口退稅率的確有上調空間,但其上調的幅度有限。
根據國家最近一次上調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就細分產品而言,我國機床類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為0%~17%不等;船用零配件產品的退稅率統一為17%;農業機械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為13%~0%;集裝箱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則為0%;而半掛車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為0%。
李健表示,雖然上調出口退稅率能夠在短期內穩定我國的機電產品出口貿易,但是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中,中國保持對外貿易穩定發展的長久之計不應過分寄希望于匯率和退稅等手段。更何況,我國上調出口退稅還可能引發一些消極影響,如為部分出口企業競相壓價提供空間,引發更多的國際貿易摩擦,以及催生一些“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等。
上半年機電產品出口形勢不樂觀
就在今年1月1日,我國剛剛上調了部分機電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其中一些產品已經達到17%的退稅率上限,但是今年前兩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依然出現了大幅下滑,由此可見,上調出口退稅率對于促進機電產品出口的作用有限。
李健認為,在金融危機中,外部需求不足是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受阻的主要外因。一方面,受累國際金融危機,美國、歐盟和日本市場的進口需求不足,而上述三方直接或者間接消化我國近60%的出口機電產品;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機的滯后效應,目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下滑的速度也在加快,其對機電產品的進口需求同樣低迷。
就內部原因而言,融資和加工貿易政策則是制約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的兩大瓶頸。
可喜的是,為促進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貿易,商務部發言人姚堅日前公開表示,我國正在進一步研究和推進貿易融資政策,同時不斷完善加工貿易政策。在改進加工貿易政策方面,一是加工貿易臺賬保證金從實轉變成了空轉,從而大大減輕了企業的資金負擔;二是進一步縮小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限制類商品數量已經從原來的2400多種減少到目前的500種;三是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推進加工貿易商品的內銷政策,包括研究內銷的便利化,下調內銷補稅的資金利息率等。
綜合上述各方面原因,據預測,今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下行的壓力會比較大,尤其是上半年,出口增速可能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而下半年的出口形勢則取決于全球經濟復蘇的速度和國內相關貿易政策的改善程度。
在金融危機的“寒冬”中,或許穩扎穩打、防范風險才是我國機電出口企業順利突圍的明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