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8日,2009年軍工行業國產數控機床應用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年會由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聯合主辦,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和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共同承辦。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工信部副部長苗圩、國防科工局副局長王毅韌到會并做重要講話。各機關主管司局領導、軍工集團公司及所屬企事業單位、咨詢公司、國內重點機床企業以及相關媒體代表共150余人參加了會議。
長效合作顯成效
據了解,該會議已經連續召開了四屆,已經成為軍工行業和機床行業長效合作機制的重要工作平臺,并促進了軍工行業和機床行業的有效交流溝通、推動了國防科技工業和機床行業的共同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會上第四批12項國產數控機床優秀合作項目出爐。
“通過多年來的努力,我國軍工企業從最初的被動采購國產機床到現在的主動采購,這說明我們國產的數控機床正在逐漸得到用戶的認可。”張國寶表示。
王毅韌表示,航空工業集團公司80%的數控機床采購了國產品牌。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計劃部副主任郭小汀也告訴記者,他們集團目前有90%機床產品采購了國內產品。
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秘書長石金武也見證了該會議四年來所取得的成績,他表示,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與國防科工局三個部門聯合召開會議,共同促進軍工行業和機床行業的有效互動合作,推動高檔數控機床自主化制造,正是落實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的具體實施,也是應對金融危機、拉動內需,帶動裝備制造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重要舉措。
特別是在幾次年會的推動下,在政府部門優惠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軍工行業和機床行業的長效機制逐步完善并步入了規范化的軌道,供需雙方的合作漸入佳境并不斷鞏固,近40臺擬進口的高、精、尖數控機床通過國產化論證改為國內收購,有47項技術難度大、指標參數高、金額大的國產數控機床優秀合作項目以及相應的94家供需合作單位受到了表彰,越來越多的機床企業依托軍工重點工程在相關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有力促進了全行業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
新一輪的機遇
“目前供需雙方合作逐漸進入良性循環,這正是國產數控機床在軍工行業發展的良好時機。”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總干事長吳柏林說。
他還認為,金融危機下我國進口普通機床與經濟型機床需求下降,而重型機床與高端機床需求加大。機床行業下一步將加快產品結構調整,進一步開拓軍工等行業,目前沈陽機床、大連機床等企業已經逐步拓展軍工領域的機床制造。
據了解,當前《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方案》實施在即,探月二期工程、新一代運載火箭、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一批軍工能力建設項目正處于關鍵實施階段。軍工制造業的發展亟需我國高端數控機床的支持。
此外,國家將給予很多支持,大力促進數控機床在軍工行業的發展。苗圩在會議上表示,工信部將全力支持機床行業與國防軍工行業的合作,與發改委、科工局一起將長效合作機制引向深入。
據了解,《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方案》與國務院《裝備制造業調整與振興規劃》有關政策信息以及國防科技工業“千臺數控機床增效工程”的實施情況正在穩步推進;提倡《軍工行業應用首臺(套)國產數控機床認定與管理辦法》。此外,此次會議上,還發布了第四批《軍工行業高檔數控機床需求指南》和《2009版國產數控機床推薦產品匯編》。
國產化步伐需更快
“國產化的步伐還需更快,”吳柏林表示,2008年10月,美國政府以“莫須有”的借口對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實施制裁。2009年3月4日,日本警方逮捕了一家機械制造企業的4名相關人員,理由是他們私自向中國和韓國出口“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敏感機械。近年來,我國企業頻頻受到類似的無理制裁,這讓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數控機床的發展還需要更快。
“目前,一些國家重大專項武器高新工程的研制和生產,任務重、時間緊,國產機床的精度和質量難以達到客戶的需求,無奈只能采購進口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局長王毅韌表示。
有專家還表示,目前,軍工行業每次所需求的高檔數控機床臺數少,要求高,產品利潤薄,因此有的機床企業不愿意生產。該情況嚴重影響了我國高檔數控機床的自主研發。
張國寶對此認為,軍工企業與機床企業需要彼此更加的信任,共同為我國裝備制造業做出一份力量。此外,他還表示,目前機床企業的數量太多,需要進行兼并重組,有些機床企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改造,不能總停留在低端水平。
苗圩還建議,機床工具行業要切實把自主創新作為行業發展的戰略,圍繞高檔設備、系統、功能部件開發,重點提高產品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售后服務管理,保證維修服務的及時性,提高售后服務的意識和水平,解除用戶購買國產數控機床的后顧之憂。
王毅韌也表示,軍工行業和機床行業有義務,也有責任以國家大局為重,把國產高檔數控機床應用和開發工作作為一項長期戰略任務,以重大專項中的“示范工程”為切入點,在軍工行業內大力推廣應用機床企業自主研發的首臺(套)裝備,通過開展技貿結合、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多種合作方式,促使雙方強強聯合,為建設先進國防科技工業和先進民族制造業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