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時間過去了,波形顯示正常,讓陳軼群和他的同事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原先只能去外邊買,一個要花10000多元;現在我們自己研發,每個只花100元,省了9900多元。”昨天,杭州北車輛段設備車間黨支部書記陳軼群指著一只黑色外殼的盒子,“我們掌握了盒子里的‘知識密碼’,不僅節省了成本,也把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買來的盒子半年就壞了
這只盒子是做什么用的,單價竟然要10000多元?原來,它的學名叫“干簧盒”,是微控超聲波探傷機信號傳輸與轉換的關鍵模塊。也就是說,探傷機能否穩定、快速、靈敏、有效地排查出輪軸、吊具上是否有裂紋,它屬于核心零件。
輪軸、吊具上一條條小小的裂紋粗看并不起眼,但卻關乎著整趟列車的運營安全。
“檢測的時候,我們就看著屏幕上的波形,一旦出現異常就要對輪軸、吊具進一步進行檢查。”龔江波是設備車間的一名維修電工,半年前,他發現這只昂貴的盒子又壞了,“用半年就壞,還沒法子修,只能再買新的,生產廠家遠在北京,發貨后兩個星期才能寄到。”
“買新盒子不僅價格貴、寄送時間慢又影響生產效率,不如試試自己研發?”龔江波和班組長王勇向車間領導提出建議。
車間主任許富龍大力支持,研發攻關所需的人員、資金、工作間馬上有了著落。
畫出電路原理圖、完成電路板設計
“每天生產結束后,我們會聚在一起討論新盒子的研發。”由主任、書記掛帥,技術骨干龔江波、王勇、陸陽、高鴻虎、陳白玉組建創新攻關小組立即開始了緊張的工作。攻關小組面臨的不僅僅是技術難度上的考驗,也面臨著時間帶來的壓力,“要在下一個盒子壞掉之前完成自己的設計研發,每天要琢磨到晚上九十點才回去,雙休日也顧不上休息了。”
經過拆解分析研究后,攻關小組弄清了干簧盒的主要結構,畫出電路原理圖。
一切似乎都很順利,在PCB版圖的布線設計部分,攻關小組遇到了難題。“信號線走線的寬度、厚度以及線路所需要承受的最大瞬時電流難以測量。”攻關小組多方聯系求助,最后借到了一臺最快可以捕捉500MHz信號的快速示波器。有了這臺“神器”幫忙,攻關小組測量30多次后,確定了探傷信號可能出現的所有波形,計算出了瞬時電流的大小范圍,確定了信號線路的布線規則,最后完成了電路板的設計。
平均一個盒子節省9900多元
電路板設計完成后,攻關小組馬上聯系了一家公司進行印制。第一批信號總線電路板花了350元,同步購買齊全DB25串口、固態繼電器、電容、芯片底座等花了650元。僅10天,第一批自主研制的10個“干簧盒”上機實驗成功,共計花費1000元,也就是說,自主研發的“干簧盒”每個成本在100元左右。
“以后我們可以用自己研發的設備進行檢測了。”陳軼群興奮地搓著雙手,“除了大幅降成本,還能消除對外依賴性,掌握經營主動權,還可以做到隨時故障隨時修復,再也不用害怕耽誤生產計劃了。”
“實踐證明,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有錢也買不到完全屬于自己的現代化。我們鐵路工人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創新,通過科技創新提高列車運行保障能力,很自豪。”陳軼群望著一對對列車車輪,他相信,作為創新高地的杭州,未來將“跑”得更快,“跑”得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