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長湖申航道湖州城東水上服務區,由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湖州循環經濟產業創新中心在湖州市成立后實施的首個項目——全省首個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處置示范工程正式啟動。該項目的啟動,標志著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產業創新中心推廣的北斗系統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推動了軍民融合創新和產學研深度融合,破解了幾千年來船舶生活污水直排難題,探索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這是產學研技術成果得到有效轉移轉化,有力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實例。
近年來,我市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的工作模式,通過促交流、建平臺、育中介、抓合作等措施,全方位推動與高等學校、科研機構深入開展政產學研合作與交流,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1、促交流 有效助推供需雙方深度對接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湖州循環經濟產業創新中心是去年8月由湖州南太湖科技創新中心引進的。在科創中心及相關部門的精準服務下,企業項目進展迅速,不僅快速辦結營業執照與裝修事宜,而且在科創中心的牽線下,與北斗特勤等開發區企業“智力”合作,技術成果得到有效轉移轉化,有力支持了湖州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借助項目讓科技成果在湖落地“活”起來,只是我市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縮影。去年,我市成功舉辦了湖州市第八屆政產學研合作大會暨湖州科技城奠基儀式,累計簽訂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項目(平臺)、科技城重點項目、重大科技招商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58項,涵蓋信息經濟、高端裝備、健康產業、金屬新材、新型紡織、特色金融、節能環保等我市“4+3+N”產業領域,累計簽約金額111.4億元,總投資122.78億元,預計年新增產值334.18億元。此外,我市組織舉辦各種形式的小型專場對接活動20余場次。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而高校院所則是創新資源的集聚所在,對接活動成為了暢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就在不久前,長興縣科技局組織專人赴浙江師范大學,對接交流第二批“科技鎮長團”派駐有關工作。工作人員一行參觀了工學院實驗室,并圍繞“科技鎮長”推選、校地合作、政產學研結合等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為接下去推進第二批“科技鎮長團”派駐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走出去”讓企業獲得了更多資源。去年,我市組織企業赴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廣州能源所等中科院系統相關院所以及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計量大學等國內高校開展對接交流,達成意向合作項目43項,累計征集科技成果130余項,有效推動“供、給”雙方深度對接。我市還組織參加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活動,組織參加了2017年科技成果春季競價(拍賣)會、 2017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活動周暨秋季科技成果競價(拍賣)會、第十九屆深圳高交會等大型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活動,全市56家企業通過競價拍賣方式獲得西安交通大學、中國計量大學、浙江省中藥研究所有限公司、深圳市鈞藍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科技成果26項, 3家企業技術難題參與張榜招賢,累計成交價4667.5萬元。
在鼓勵企業“走出去”的同時,我市還主動出擊,將人才、項目“請進來”。我市邀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21家高校、科研機構負責人和專家教授近30人次,參加2017湖州·深圳科技創新招商推介會、 2017湖州市融入杭州都市圈推介會、 2017湖商發展大會和2017湖州市接軌上海推介會,通過這些活動的舉辦,讓國內高校、科研機構進一步了解湖州,為今后開展政產學研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2、建平臺加快集聚科技創新要素資源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的深入實施,借力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創新資源和科研實力,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和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已然成為了產業強市的現實路徑。為此,我市引進共建科技創新載體。僅去年,新引進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中關村領創空間科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等國內大院名校和企業合作共建中科衛星應用德清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信息內容分析技術國家實驗室湖州分中心、中關村領創空間(湖州)等38家科技創新載體,其中政府為主體引進12家、企業為主體引進26家,主要涉及高端裝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材料、現代農業等領域。據統計, 38家科技創新載體計劃總投資10.97億元,目前已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757人,其中副高職稱152人、高級職稱(含博士) 130人;完成研發項目156件,產生經濟效益13.12億元;累計申請和授權專利332件,其中發明專利86件。截至目前,我市累計引進大院名校共建科技創新載體共306家。引進大院名校合作共建創新載體為我市引進科技拔尖人才和培養本地人才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同時,我市建設中科院產業化創新平臺。依托和發揮中科院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資源和人才優勢,繼續推進各專業產業化創新中心的建設,加強技術集成與創新,不斷提升中科院湖州中心創新能力。目前擁有在職科技人員172名,其中中科院工作人員45,正高職稱19人,二級研究員5人,省“千人計劃”人才5人,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人才2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79人。擁有研究開發和測試的實驗室面積1.8萬多平方米,中試放大平臺5500多平方米。累計服務湖州企業613家次,向企業轉移轉化(包括委托研發)項目27項,技術入股企業28家,培訓企業人員3850余人次,與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36個;為企業提供產品檢測服務720余次,人員培訓450余人次,技術咨詢132次,實驗、設備等共享等其它服務425次,累計服務機時數超過8700小時。
此外,我市培育建設省市兩級重點實驗室。中科衛星應用德清研究院微波目標特性測量與遙感實驗室獲批省級重點實驗室,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智能物流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功獲批浙江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籌建湖州市調味品檢測與研究重點實驗室、湖州市固廢資源化處理裝備與再生利用技術重點實驗室2家市級重點實驗室。累計投入科研設備總值3800余萬元,總面積6500平方米,擁有固定技術人員69人,碩、博士學位人員44人的人才團隊。實驗室的建設為我市食品安全、環保節能、裝備制造等領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對推動我市基礎研究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育中介加速推動技術成果交易轉化
由于成果轉移轉化道路的不通暢,高校科技成果往往處于閑置狀態。同時,企業界、產業界及投資人對高校科技成果“翹首以盼、望眼欲穿”,供需雙方的這種信息不對稱,導致高校大量科技成果和前沿技術無法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如今隨著產學研的深入,孕育出了更多加速成果轉化的轉移渠道與載體,讓一批批科技成果走向了市場。
湖州科技大市場就是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主力軍。僅去年,科技大市場發布可轉讓科技成果、專利662件,征集企業技術需求46項,累計發布可轉讓技術成果和專利2569項,技術需求422項,專家庫信息111條。為全市126家企業、 340余人次提供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服務)、專家支持、財務咨詢、投融資和上市等科技中介服務。全市完成技術交易額41.77億元。專業化科技中介機構的培育發展也是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我市重點培育長興復旦南太湖創新基地發展有限公司等37家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主營業務涵蓋技術開發、技術集成與轉化、技術轉移與擴散、技術投融資、技術咨詢與服務網絡及信息服務、技術評估、企業孵化和培訓等服務等。去年,這些機構完成科技中介服務項目簽約12806項,實際成交額7712萬元;促成技術轉讓和開發(含網上、大型活動) 440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2864萬元;營業性總收入7090萬元,科技中介服務收入31779萬元。長興復旦南太湖創新基地發展有限公司和安吉縣安信信息有限公司獲批2017浙江省重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
同時不斷提升高校技術轉移能力。充分發揮《湖州技術轉移中心年度工作績效考核辦法(試行)》績效考核辦法機制推動作用,推進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三所高校在湖技術轉移中心不斷提高認識、加大投入、激發活力和創新方式,有效推動了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據統計, 2017年, 3所高校在湖州技術轉移中心促成科技成果轉化項目41項,合同成交額 5369.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