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躥上了38℃。久立特材的擠壓車間內機器轟鳴、鋼花四濺,巨大的擠壓機器正在將一根根燒得通紅的粗大圓鋼擠壓成一根根細細的鋼管。在旁邊站了一會兒,記者已汗流浹背。
“我們都習慣了。”站在面前的久立特材董事長周志江,身穿一身深藍色工作服,不出差的日子里,他每天總要往車間里跑幾趟,從1987年創辦湖州金屬材料廠(久立特材的前身)開始,他就一直在和不銹鋼打交道。
不銹鋼因為具有耐腐蝕的特殊性能,一直是工業領域重要的生產材料。雖然普通不銹鋼生產并不復雜,但高精尖不銹鋼管卻一度是我國工業裝備領域的軟肋,長期大量依賴進口。幾年前,周志江就帶領團隊為我國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第三代核電站研發出了一種特殊的不銹鋼無縫管材,一舉打破了此前只能從國外進口的局面。
工人汗都不敢出
“你知道嗎?我們這樣一根手指粗細的管子,可要賣一萬多元呢。”周志江神秘地笑笑,“去車間看看就知道了。”
換上工作服,經過層層噴淋消毒,記者在久立特材總工程師蘇誠的帶領下走進最核心的核電管廠。讓記者有些意外的是:這里既非高大上的智能工廠,也沒有現代化的流水線。放眼望去,工作人員正在用傳統的“目測”方式對一根根即將出廠的U型管成品進行檢驗。
“這就是我們為核電站生產的核電蒸發器U型傳熱管,別小看這根管子,正是通過它,將核電蒸發器中帶有輻射的水傳導到高溫區,使冷水變成300多度的水蒸汽,從而通過蒸汽發電。”蘇誠告訴記者,這種管子要在核電蒸發器中使用60年,期間無法檢修或者更換,哪怕是一道極其細微的劃痕,都有可能在設備運行時造成破損,導致核泄漏。“所以出廠前,我們都要人工再仔細檢查一遍。”
最頂級的不銹鋼管材,首先得通過極為嚴格的質量考驗。這根長20米、只有1厘米口徑的不銹鋼管,要被運用于最惡劣的工況環境中:要耐腐蝕,能長期工作在300多度的高溫條件下,同時還要承受43兆帕的壓力。“43兆帕的壓力怎么理解呢?也就是說,在運行的時候,這根管上一個指甲蓋大小的地方,都要能承受一輛家用轎車的重量。”蘇誠說。
要生產出達到要求的產品,對生產車間的環境要求也極為嚴苛。“在這個車間里,甚至連溫度都要求和醫院手術室保持一致,工作人員是不能出汗的,很有可能因為一滴汗液,就意味著這根管子不能合格出廠了。”
而在另一個車間,質量檢驗人員正在操縱一臺類似醫療儀器的設備,為一根根鋼管進行“金屬探傷”。“我們利用比X射線穿透力更強的伽馬射線深入金屬內部進行檢查,要確保每一根交付的U型管都是完全零缺陷的。”
被逼出來的“高精尖”
農民出身的周志江對技術有著特別的感情。幾十年琢磨不銹鋼,他帶領久立特材創造了多個“首次”:首次成功開發出工業用中大口徑不銹鋼焊接鋼管;首次開發出鍋爐、熱交換器用小口徑不銹鋼焊接管;首次使不銹鋼管進入艦船制造行業……
“我國鋼鐵產能世界第一,可效益不行,為什么?關鍵原因,就是‘技’不如人,生產不出高精尖的東西,而這需要我們大力發揚工匠精神。”周志江把目光投向了高端不銹鋼市場。2010年,一個國外援建核電站項目受到了技術封鎖,國際公司的蒸汽發生器用U型管,概不出售。“機會到了,久立特材一定要研發出頂級不銹鋼產品!”周志江暗暗發誓。經過兩年多時間的不懈努力,終于有了成果,一舉填補了我國核電蒸發器用800合金U型傳熱管的空白,部分性能指標還優于國外同類產品。
此后,久立特材捷報頻傳。依靠多年的技術摸索和技術積累,不僅在核電站的核心部件上,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特殊領域上,都能看到不少由久立特材自主研發的核心部件,既滿足了國內市場的大部分需求,也不再受到國外的技術掣肘。
生產高精尖的產品需要高精尖的人才。高端不銹鋼對生產工藝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而要把公司這些“掄起鋤頭就能干農活”的一線工人培養成可以生產核級產品的高級產業工人,周志江著實費了不少心。
2008年,周志江帶著幾名高管前往日本豐田公司參觀學習,豐田公司推行了30年的精益管理讓他很是著迷。“真正的精益管理是從生產現場開始的,質量、勞動、工效、成本等取決于生產現場。”學成歸國后,久立特材的高管對于“質量”二字,有了全新的認識。他們專門出臺了《精益管理實施條例》,改變了久立特材幾十年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隨著產品質量的穩定和提高,久立特材相繼取得一系列行業認證證書,成為中石化、中石油所屬企業重要合作伙伴,產品進入了電力、核電行業和船舶制造業,產品出口60多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