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粵港澳大灣區之后,又一大灣區雛形初現。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加強全省重點灣區互聯互通,推進沿海大平臺深度開發,大力發展灣區經濟。未來,浙江能否建成下一個世界級灣區?又該如何建設?在近日舉行的浙江省大灣區建設院士專家顧問團2019年年會上,多國智囊團頭腦風暴之際,有關浙江大灣區建設的科學謀劃也變得更為清晰。
數字創新是發力點
對標世界級灣區,浙江大灣區建設該走怎樣的路子呢?按照目標,到2022年,灣區經濟總量將達到6萬億元以上,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47%以上。
浙江大灣區建設的發力點正在于數字創新。
“浙江大灣區要用先進智能來驅動科技創新生態體系的完善。”日本工程院院士、歐盟科學院院士任福繼說,浙江大灣區可以把創新作為支柱產業發展,讓港灣成為新技術的孵化場、新產業的催生器。“在未來灣區建設中,在培養高端人才的同時,也要注意技術工人的培養。最有利于新經濟時代產業轉型的,應該是六成的匠人精神和四成的跨界創新。”任福繼說。
以人工智能為標志的智能增強時代加快到來,為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灣區發展將會呈現出有別于紐約灣區、東京灣區的新特征。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看來,長三角地區具備數字創新實踐的堅實基礎。
誠然,長三角地區優質科教資源集聚。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以及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國家級重大科創平臺,為灣區的數字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基礎。今年9月初,浙江大學就發布了《數字長三角戰略》(2019),將依照數字驅動戰略,從數字經濟、數字創新、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四個維度架構數字長三角,助力浙江大灣區建設。
與此同時,像阿里巴巴、科大訊飛等一批長三角地區知名世界級數字企業,又成為該區域創新創業活力的重要源泉;5G網絡協同布局、量子通信技術研發等又進一步保障了智能增強時代的空間交互需求。
世界級灣區建設作借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放眼全球,東京灣區、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等均是世界著名灣區經濟體。從他們的崛起路徑來看,灣區建設是有跡可循的。其中,便捷的交通設施往往是一個被頻頻提及的話題。
日本東京灣區面積僅占日本國土總面積的3.5%。但截至2015年,這里卻聚集了日本三分之一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經濟總量。在任福繼看來,“翱翔的翅膀”,即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是重要基礎。
從區位條件來看,東京灣本身是一個擁有橫濱港、東京港、千葉港等眾多港口的優良港灣,港口又與羽田、成田兩大國際機場和新干線一起,構成了東京灣與日本及全球主要城市間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2017年,東京開始建設東京—成田機場、新京阪兩條無人駕駛高速公路,并開發一種新的磁懸浮高速鐵路,將沿線多個大城市聯結起來。未來隨著東京—大阪一小時交通圈建成,日本首都、中部地區和近畿地區將真正實現一體化,從而為東京灣區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中國未來研究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長聘教授顧朝林認為,借鑒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京阪都市圈聯結帶和荷蘭萊茵河通海運河工程經驗,規劃和建設一批面向長江口—杭州灣大灣區一體化的重大巨型基礎設施工程,推動長江三角洲巨型區形成和發展。
當目光回至浙江大灣區,我們會發現,目前浙江省正在打造的省域1小時交通圈、市域1小時交通圈和城區1小時交通圈,其實正是對這一想法的呼應。其中,滬嘉甬鐵路、杭衢鐵路、鐵路杭州城西樞紐和杭州蕭山機場樞紐、杭紹甬智慧高速公路等項目,正是浙江大灣區交通網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美國舊金山灣委員會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勞倫特·阿里貝認為,在灣區建設中,灣區政府與企業的分工同樣關鍵。“在舊金山灣區,一般由政府主導基礎科學研發,而企業創業者就負責成果轉化,從而推動特定行業發展。”勞倫特·阿里貝說,從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到具體產品,其中往往存在較大投資風險,政府與市場協同創新更有利于化解風險,“目前,浙江已有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創新平臺,未來應吸引更多研發機構和創業者參與到灣區的科技創新之中。”
說到底,一個區域的崛起,仰賴的是頂尖的全球化人才。而以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靈活完善的科研體制做鋪墊,無疑會是灣區引才的重要魅力所在。
未來規劃民生優先
長遠來看,在經濟總量、研發能力、人口集聚、產業結構等方面,要建設真正全球經濟中的大灣區,浙江需借力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深化浙江融入長三角建設。
在顧朝林看來,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中,浙江經濟發展快,第三產業綠色程度高,輕工產品、生產性服務業和鄉村振興比較突出,但制造業內部結構不合理,醫藥、計算機應用、微電子等新興制造業領域發展尚存在提升空間;輕工產品利潤低、分工細,企業規模小,形成有影響的全球生產和價值鏈體系的能力弱。
如何把長三角的科技力量聚集起來取長補短,是值得長期探索的課題。
在具體產業布局上,不少專家認為,全面落實大灣區建設重大任務,要堅持民生優先,推動民生領域深度合作,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在這一點上,人工智能與大教育、大健康的結合不失為灣區發展的一大方向。“大灣區科技創新應直面人工智能本質問題,把人機交互更多地考慮進去。”任福繼說,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對情感機器人一類人工智能的需求將會明顯上升,這就對認知智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海歸創業聯盟理事長馬啟元說,在美國灣區,健康服務業從業者數量是金融街從業者數量的2倍左右,發展大健康產業等往往是灣區打造優質生活圈的重要環節。
與之相呼應,在“一環、一帶、一通道”的總體布局中,湖州南太湖新區總投資達160億元的太湖健康城項目,計劃在未來5年建設成為輻射全國的全齡健康生活示范城。圍繞醫療健康、休閑旅游、人才培育等大健康全產業鏈展開布局,這里預計將擁有全新的三甲醫院,每年還能培養1萬名健康護理類專業人才。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