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不一般。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對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
工業首當其沖。一季度,浙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0.2%,是改革開放以來罕見的低谷。
可掰開來看,這個結果也是意料之中。受疫情影響,今年開復工較往年晚了不下10天。開復工之初,又因缺員工、缺原料、物流受阻,企業陷入復工難復產、復產難達產的窘境。
進入3月,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眾多企業的海外訂單推遲甚至直接取消。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浙江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外部環境有多惡劣,從權威組織的預測可見一斑。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測算,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世貿組織則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將萎縮13%到32%。
盡管如此,我省工業仍呈現出逐步向好趨勢,3月份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較前兩個月回升19.8個百分點。“這個成績既客觀反映了疫情中發展工業經濟付出的代價,又反映了疫情防控阻擊戰階段性勝利的成果。”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認為。
這個“最好結果”,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兩手硬、兩戰贏”的決策部署。
早在2月3日,浙江就在全國率先出臺企業復工和疫情防控17條規定。2月5日,浙江又從要素成本、財政稅收、金融保障、外貿出口等方面提出17條針對性措施,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打通復工復產的薄弱環節。
2月10日,省委、省政府發布《關于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全力穩企業穩經濟穩發展的若干意見》,為企業復工復產再添信心。當天,省內一批龍頭企業率先復工復產。
我省還成立企業復工復產專班,緊扣物流、用工、防護物資保障和產業鏈打通等重要環節采取針對性措施,為企業復工復產通暢經濟循環。成千上萬名機關干部入企業進車間,幫助疏通企業開復工中的各類梗阻。政府包機包專列,幫助企業接回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員工。
這個“最好結果”,是廣大浙企爭分奪秒、奮勇拼搏,誓把錯過的時間搶奪回來的回報。
到2月底,浙江規上工業企業已全面復產。作為全球知名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拓普集團2月10日復工后千方百計恢復產能。“雖然復工時間較原計劃晚了一周,但公司確保了所有出口訂單如期履約。”公司副總裁葉凱說。
這個“最好結果”,還是浙江民營經濟有活力有靈性,善于化危為機、危中搶機的成果。
浙江市場化程度高,久經市場大潮磨煉的民營企業更有能力克服困難,更能化危為機贏得發展先機。疫情發生后,浙江生產的紅外熱像儀占全國總產量的83%,紅外體溫計占全國的20%。浙江為什么能?因為紅外設備從安防設備改造而來,我省在數字安防產業上實力不可小覷,國內行業排名前三的企業都在浙江,已基本掌握相應的核心技術,相關元器件也逐步從國外配套轉向自主配套。
這個“最好結果”,也少不了惠企政策的落地見效,為企業減輕了負擔,更提振了信心。(下轉第四版)
從減負成效看,今年一季度浙江共為各類企業減輕成本負擔738億元。其中,今年新出臺的減稅減費減租減息減支政策,減輕各類企業成本負擔432.56億元。“五減”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1月至3月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百元營業收入成本同比下降0.2元,繼續保持了去年以來的下降趨勢。
在所有宏觀支撐、微觀努力的合力下,3月浙江工業實現由負轉正。
“在這樣極端惡劣的外部環境下,浙江工業能夠扭負為正,實屬不易。歸根結底,在于浙江工業根基深厚,韌性較強,機制靈活。”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說。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疫情沖擊下,讓我們對“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這句話有了更深的認識。前不久召開的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吹響了加快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新號角。越是困難和挑戰大的時期,越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期。抓住疫情下的寶貴“窗口期”,瞄準“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這一目標,我們要在引領數字化變革中構建浙江制造新的競爭優勢,在聚力高質量發展中提升浙江制造的品質和能級,在應對全球化變局中構建浙江制造新格局,在深化市場化改革中書寫浙江制造新傳奇。 來源:浙江日報